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研究

叶德跃

内容提要: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深入研究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对于凝心聚力、整合中国社会的一切力量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径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后不久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他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传递出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当前,深入研究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对于凝心聚力、整合中国社会的一切力量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中国梦必须首先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将其确定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二、必须走中国道路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和基本条件,是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和路径选择。历史事实表明,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无数事实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是一条死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一条绝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一条光明的、通向未来的新路,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此,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三、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持。而这两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不断创造世界奇迹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源泉。过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靠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在今后的征程上,我们要奋力前行,开创新的局面,就必须大力弘扬这两种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来。要大力宣传能够代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人物,比如,邓稼先、王进喜、雷锋、孔繁森、吴仁宝等等。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基础雄厚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基础,这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历史经验。这就需要国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发展和矛盾相伴,集体诉求和个体诉求交织,实现中国梦除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外,别无他途。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科学发展。五、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从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看,科技和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科技实力的强弱、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当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上还处于劣势,正是由于科技竞争力低,造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致命弱点。同时,我国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教育和科技改革,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继续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尊重知识,培养、重奖科学人才。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的培育、使用和激励机制,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六)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国内来说,实现中国梦主要有三大挑战: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挑战、生态环境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带来的挑战。由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的基础上,这就使我国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据统计,在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到2020年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只有其中的9种,其他36种就需要进口了。这就要求我们当前要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崛起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制度创新必定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制度创新还做得不够,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必须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等,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保障职能的有效行使。要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要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发展完善社区自治、村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政治诉求需要。再次,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要简政放权。三年多来,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改革,最具亮点的是反垄断和加快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这需要坚定的决心、无畏的勇气和担当。但长期以来,我们偏好“强政府”的管制型经济模式,但真正的强政府应该强在制度创新的能力上。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政府职责在于维护市场竞争的权利结构和公平的市场秩序,因此,坚定地破除权力迷信和管制寻租,消除市场进入的法律障碍是政府最大的作为。八、大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对实现中国梦同样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还比较滞后,因此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当前,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着力建立健全两个体系。一个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另一个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市场,重点是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要实现大的文化集团和具有创意的小微企业均衡发展,公有制文化企业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协调发展;其次还要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界限,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第三是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另外,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还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九、增强忧患意识,凝聚中国力量,实现科学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不能盲目乐观。1820年清朝GDP占世界的28.7%,但随后却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所以我们更要看GDP的质量,看有无领先世界的名牌和核心技术。比如我们现在没有微软,没有波音,没有索尼、丰田,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力量源泉和根基血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党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人民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当前,我们要增强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凝聚中国力量,紧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每一个重大理论成果,都凝结着以往的经验智慧,又标志着未来探索的新起点,是一个继承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中国梦这一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从而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参考文献:【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6页,外文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第8次印刷。作者简介:叶德跃(1972-),男,河南南阳人,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系南阳市委党校2018年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

来源期刊

青年生活

相关关键词

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路径 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后不久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 “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他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传递出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当前,深入研究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对于凝心聚力 整合中国社会的一切力量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实现中国梦必须首先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实践 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将其确定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必须走中国道路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和基本条件,是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和路径选择。历史事实表明,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 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中国的历史文化 历史命运 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无数事实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是一条死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一条绝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一条光明的 通向未来的新路,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此,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