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临床上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音乐在临床上的应用

谢丽丽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一中学250201

摘要:近年来,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上。在具体运用中要考虑正确的音乐选择,本文通过对各种音乐作用的介绍和临床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疗法临床研究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五行音乐疗法。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木主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主温热,升腾,明亮;土主生化,承载,受纳;金主清洁,清肃,收敛;水主寒凉,滋润,向下运行。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在各个季节里,对应的脏负担较重。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的实践经验得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理论是指大自然的五行。《黄帝内经》中用五行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指明人体中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分别为火、木、土、金、水五种属性。几千年来,五行理论被中医简洁明朗地传承着,并运用于实际的医学中,在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方面,均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研究,五脏五行理论成为中医辨证论病的一种基础性理论。五行并非可见的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和具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而是构成万物的用料和质地以及其运行所产生的自然界万般物象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也因此而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着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

音乐疗法是一种融医学、音乐美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医疗技术,应用特定的音乐可使人的感情、行为及生理功能产生一定的变化。随着生物——医学——社会模式的推广及“双心门诊”的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情况也逐渐开始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在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用于认识和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五行学说是将其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可用于解释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五行音乐疗法是以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五音的影响与其分别相关的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音乐起源于对自然意境的再现与模仿,在不同季节,人的脏器具有不同的生理状况,即音乐与脏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克相生关系,运用“五音”来谱写的相应曲目调式来补益和刺激相应的脏器功能是可行的。

《黄帝内经》中最早论述了五音疗疾。在中医中,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藏神。五音是我国中医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除了将五情配五脏之外,还将五脏配五行与五音,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养生概念。天有五音,地有五行,人有五脏。五音分别为宫、商、角、徵、羽,五音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关系。土乐风格悠扬沉静,醇厚庄重,以宫调为基本;金乐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肃劲嘹亮,以商调为基本;木乐风格悠扬,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舒畅调达,以角调为基本;火乐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以徵调为基本;水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以羽调为基本。音乐疗法以无垠的表现为基础,以五调式来分类,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人格的分类予以分别施乐,从而促进人体气血循环和脏腑功能的正常协调。五行意象是五音疗法治疗的媒介,通过五行系统,借以达到治疗疾病、理解身心的作用。

ADHD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疾病,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缺陷、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多,情绪冲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会影响患儿与人沟通,形成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对患儿影响较大,并且也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压力。ADHD具体成因十分复杂,并非患儿单方面的原因,应该从流行病学、生化代谢、神经心理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目前多采用以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配合一系列行为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并且需要患儿家属全力配合,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稳定。本研究采用音乐疗法作为辅助,旨在利用音乐作为引导,延长患儿注意集中时间,并且创造较好的治疗氛围,缓解烦躁心情,增加治疗耐心与信心,收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音乐是表达感情、舒缓情绪的重要艺术作品,音乐治疗目的在于利用音乐起到引导作用,缓解患儿的烦躁情绪,并且可以创造优秀的氛围,在相对舒适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事半功倍。同时利用音乐还可以起到指令作用,以延长患儿注意集中时间,并且利用视觉与听觉的配合,起到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对于疗效而言,加用音乐疗法后,采用客观的CPT进行评估,并且通过随访了解治疗后患儿症状以及学习成绩,发现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音乐还可使参与治疗的患儿心情更加放松,减轻烦躁情绪,舒缓压力,增加治疗信心,同时使患儿的心理健康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静进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高美好等深圳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