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浅析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心”

李颂华

关键词:学困生;有心;爱心;用心;摒弃功利心

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同时存在着性格或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问题。每个学校的各个班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这些孩子令家长忧心忡忡,也直接影响到所在班级、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若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引导,还会给社会留下隐患。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把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本分。而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师们特别头疼的,这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对长期工作的总结,笔者认为,转化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教师从“心”开始。

一、做个有心人,意识到学困生的存在,不忽视,不漠视

长期以来,一线科任教师往往同时上较多的班级,一般情况下所上各班都使用相同的教案、方法,进度、要求也相同。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是能适应教师的“教”的,而就会有那么五个八个的适应不了,跟不上,这部分学生往往会被教师忽略。日积月累,他们便成了学习差生。所以,备课时备学生、课堂上做到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任一个班的教学前,教师应首先了解该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再结合课堂表现,确定跟不上统一要求的学生,之后调查了解其跟不上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帮扶方案,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做好跟踪记录,总结效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对方案进行调整,把各项材料归档好……可见,帮扶、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繁琐而艰巨的,但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因此意义重大,值得重视。

二、有爱心,以情感人,真诚激励,促使学困生愿学乐学,不断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爱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爱的需要的满足,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在教学活动中关爱学生,对学生有所期待,能使学生的爱与社交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缺少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作为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学习成绩、思想态度上的不尽人意,常处于被忽略、被歧视的处境里,导致他们敏感、孤僻,不信任教师和同学,甚至与之对着干。这样的隔阂只能靠教师主动地铺设沟通心灵之桥,用爱心感化才能消除。

关爱学生,首先体现为尊重学生,不挖苦,不讽刺,不揭其短,讲究批评的艺术,让其感觉到与你相处不会被伤害,是安全的。关爱学生,还体现在日常教学的举手投足中。笔者所任的班里有个女孩子,第二单元测验卷发下来后发现仍不理想就哭了起来,笔者温和地拥着她的肩膀说“别急,有老师呢,我们再想办法,继续努力!”还有个男孩,成绩平平,笔者知道他的潜能没被挖掘出来,所以特别关注他、鼓励他,终于在一次月考中他进步很大,笔者握着他的手兴高采烈地说:“你可真行!”……笔者用真诚的行动向学生表明:“老师一直和你们在一起,从未放弃。”

关爱学生,特别体现在温和的目光和坦诚的微笑里。有个叫韦新耀的男孩,学习态度和成绩都很差,笔者刚上他所在的班时,他的表现是虽不捣乱,但就是不打开课本,不参与课堂,总是一脸的不屑样。笔者多次和气地要求他,他均不理。笔者没有因他的“不听话”而生气或歧视他,依然和颜悦色地进行教学。而在每节课的练习巡堂时,笔者都会检查到他,跟他讲正面的道理,通过目光和微笑传递着热诚。过了一段时间,他渐渐参与课堂了。现在,他的脸上也常挂上了微笑。笔者感觉到做老师真好,能把关爱传递给学生,再由学生传递给别人!

三、要用心,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进步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进步,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而在促进学困生进步方面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我们必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学生具体实际制定出相应策略。我们也可以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调查,再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扶助策略。

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笔者常用的策略是区分对待,分层教学,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笔者所教的学科是思想品德(中考科目),这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还是较容易接受的,可对于语文基础差、知识面窄的学困生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笔者工作中首先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明确学习本门功课的意义,然后抓好他们的预习,提示他们掌握重难点,适当拓展知识面,课堂上再认真听课,他们也就掌握了。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也不同。笔者还特别对差生的作业进行面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笔者常采用的策略。在班里成立学习小组(各小组里应都含有优、中、差生),或构建学习帮扶对子,组内进行合作,组外进行竞争,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斗志,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维护本组利益的责任心。需要提醒的是,合作学习小组里可能会出现优生主动全包办,差生被动无作为的情景,这需要教师常教育优等生要学会体谅、学会倾听,差生要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珍惜学习的机会。教师在采用各种方法帮扶学困生的同时,应注意调动各方面力量进行共同促进,如与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达成共识,与家长达成一致等。

四、要摒弃功利心,着眼于长远利益

很多科任教师对学困生的帮扶促进工作,其目的往往仅着眼于提高“一分三率”,因而总是力求促进工作能够立竿见影,而大多数学困生的进步却是缓慢的,还常常会出现反复的现象,伴随而来的是教师的失望、泄气而不再持之以恒,这是没有着眼于长远利益的表现。

事实上,学习困难学生转化工作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到学困生本人能否公平地享有受教育获得发展的权利,影响到该生所在家庭的幸福生活指数,影响到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可见,转化学困生工作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试想,在我们的努力下,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性格也合群了,对人对事的认识也端正了,这些不是都能表明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健全和发展吗?而这是最有意义的进步!一个智力超群而品行有问题的人和一个智力不是很突出而品行好的人,谁对社会更有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人格健全可以弥补人的智能和其他方面的不足,并促进智能的发挥,使人能充分将其所能贡献于社会,从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所以,在工作中,应把目光投远些,切勿急功近利。

总之,转化学困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也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而育人的工作应从“心”开始,心被感化了行动就会向善。让我们以诚挚的爱心,引领迷茫的心灵!

作者单位:广西柳江县穿山中学

邮政编码:54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