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中生物除臭技术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市政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中生物除臭技术应用研究

廖勇强1叶伟莹2

1广东思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507;

2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东省广州市,510045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厂的除臭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要分析了市政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中生物除臭技术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污水处理;生物除臭技术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认识等方面的限制,我国污水处理厂及其相关设施的建设极少考虑臭气的处理问题。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城市的飞速发展,有关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的投诉案例屡见报端,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收集、运送、处理城市污水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臭气问题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生物除臭技术

1.1生物除臭技术介绍

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消化,成份很复杂,主要的致臭物质是硫化氢(H2S)、氨(NH3)、挥发性有机物(VOC)及低分子量的含硫化合物。虽然其绝对浓度不高,但由于他们的嗅阈值都很低,不仅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这些致臭物质都带有活性基团,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特别容易被氧化分解,当活性基团被氧化分解后,恶臭气体也就消失了。生物除臭工艺就是基于这一原理,使收集到的臭气在适宜条件下通过长满微生物的固体载体,气味物质先被填料吸收,然后被负载于填料上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最终达到除臭的目的。

近十几年来,生物过滤除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低廉的运行成本、低能耗、避免污染物转移等特点使得生物除臭技术较其他处理技术更具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逐步成为除臭技术的主流。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生物除臭工程包括臭气密封系统、臭气收集系统、臭气处理系统和自控系统几个部分。

2废水处理中生物除臭技术应用

2.1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

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最初是由美国提出的,是一种为了处理城市污水,使其达到城市生活质量标准而开发的新的工艺。在此之后,我国建立了大型的实验室,并对工程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研究出其项目参数。生物滤池的材料不尽相同,既可以用卵石铺面,也可以用塑料铺面。现在的生物滤池主要采用的是较高的负荷。目前,我国研究中采用的生物滤池主要是由卵石填充的。生物滤池BOD5的去除率一般为50%以下为好,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溶解难以降解的物质。我国之所以大规模使用卵石铺面,主要是因为其价格低廉。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为,固体接触池通过将污泥和生物滤池混合,使其曝气,并进行生物吸附,使废水中的生物膜沉淀,同时吸附、降解有机污染物。这样,污水停留的时间就比较短。我国设计的高负荷生物滤池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h左右,并且固体接触池的负荷比一般的污泥池要高。絮凝沉淀池一般不借助于外力絮凝,它主要根据生物原理进行设计,污渍去除效果较好。高负荷生物滤池主要具有以下3方面的优点:①负荷高、工程成本低,且消耗的能源较少。研究结果表明,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的资金投入比之前所使用的传统污泥法少20%.②拥有生物膜法所有的优点,操作简单,运行稳定,能够耐得住强大的冲击。③净化后的水质较好。运用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能够将悬浮物降解到15mg/L以下。我们都知道,要将悬浮物降解到20mg/L之下也是极其困难的事。

2.2生物曝气滤池工艺

生物曝气滤池工艺源于欧洲,被广泛应用于法国、英国等国家。发展至今,生物曝气滤池工艺已经成为一种脱氮除鳞的工艺。生物曝气滤池工艺与污水处理所使用的滤料有所不同,其运行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①从池底注水,在此基础上与空气实现同向流动;②从池上进水,我们将其称作“向下流”。一般同向流动时负荷较高,出水水质较差,因此必须设置第二沉淀池。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技术是逆向流。生物曝气滤池工艺可以运用填料的滤池而形成一种工艺膜法,或者在操作过程中投入铁盐,使其成为一种脱氮工艺。

2.3生物接触转盘工艺

生物接触转盘工艺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污水灌溉的一种优化。这种处理工艺能够使菌类微生物盘附在转盘上长期繁育形成一种膜状。污水沉淀池通过使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将微生物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污水处理中都会用到这一工艺。虽然生物接触转盘工艺耗能少、费用低,但是由于运行之初的造价特别高而使其大规模应用存在较大的困难。目前,我国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为40000L/d,主要采用的是直径为3m的转盘,每台转盘的面积大约为1600m2。同时,在转盘中间还设置有鼓风机,一般开一台就可以满足实际要求。另外,生物盘通常设置在室内,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生物接触转盘工艺的应用不仅可以繁育一些微生物供净化水质,还可以使操作更加简便,为我国污水净化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4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的负荷要远远高于后者,且工程造价更低,耗电更少。另外,二者的去污能力也相差很大——一般情况下,生物膜法的污水处理净化率可以达到70%,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仅仅为40%.目前,生物膜法在使用上弥补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许多不足,并在对其充分改进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应用,从而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生物膜法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应用前景明朗,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大约有170座,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率仅仅占到15%.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污水处理厂设备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就眼前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厂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我们应采取可行性措施,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尽可能地加快技术方面的创新,做到节约资金,积极处理城市污水,为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膜法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短,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需要改进的内容大致如下:①从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和生物曝气滤池工艺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比较薄弱,对污水处理的应用和指导显得有些单薄。这种情况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物膜法的发展。②加快优化工艺设计,比如优化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深入研究生物曝气滤池工艺负荷与冲洗间的关系等。③深入研究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和生物曝气滤池工艺的滤料,以期研究出价格低、轻巧、强度高的材料。这对于技术改进来说极其重要。④实践证明,生物曝气滤池工艺在布水布气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积极改进技术工艺,使其能够真正适用于污水处理项目。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以及工程技术规模,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法脱臭是一种传统工艺,在处理效果上也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要达到稳定的可靠的处理效果,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尤其是流入的气体很容易使滤料干燥,所以必须要维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最理想的运行温度为30-40℃,供氧也是保证微生物得以在好氧环境下降解有机物质。同时,在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的pH值也是很重要的,应该保持在7左右。生物法的操作有了难度,也就对操作人员的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保证菌种的存活,必须连续运行,否则需投加或驯化菌种,并在需要时加入营养,以补充微生物的生长。

参考文献

[1]赵珊,邢旭,陈沉,等.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法除臭工艺优化方案[J].净水技术,2013,32(5).

[2]于方田,宁靓,张东生.城市污水处理厂含硫恶臭气体的产生与治理[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