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石晶晶李宁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近些年以来用水的问题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是待解决的问题,用水量的短缺成为了阻碍和制约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出现的海绵城市理论逐渐的成为了一种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新的方式和思路,不仅能有效改善水资源缺乏现状,同时也能为改善城市用水的质量以及内涝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提供助力。

关键词: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

小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改造的本质是充分发挥道路、建筑、绿地及水系等自身的生态系统功能,对小区雨水采用吸纳、渗蓄、净化、缓释等改造方式,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城市水文原生态,维持小区开发建设前后场地内水文特征的自然状态,从而实现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等目标[1-4]。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情况下,可极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做到低影响开发建设。

1海绵城市的理论

海绵城市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尤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上充分发挥出海绵一样的性能,既在有水分的时候吸收和储存甚至过滤和净化,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干旱时节可以将储存的水分释放出来以供使用。这种技术理念充分的尊重了自然优先的原则的同时将人工技术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更加绿色节能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以及过滤净化从而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变位了现实。这也对于环境保护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统筹和协调地表水,自然降水以及地下水的共同利用,在给水排水的过程之中充分的考虑到各个环节,并且将其长期的发展和利用考虑进去。

2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目前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根据实际情况,看到这个方案在别的地区取得了一定效果就不管不顾的直接拿来使用。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生态优先与因地制宜等。

2.1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为第一原则。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河流、湖泊、暗渠与地下水等自然的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排水,在不破坏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化建设、规划住宅小区,做到保护生态与城市化建设的双赢。此外,在如雨水花园和屋顶绿化等设计中,也要注意生态保护。选择植物物种不能只看他是不是适宜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能不能自然生长,也要注意周边是不是有他的天敌存在,避免出现生物入侵,影响生态环境。

2.2因地制宜

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有一些很好的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案,如湿地公园就并非每个城市都适用,它对城市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的要求都很高,如果盲目运用入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去,很有可能花了钱却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大多数城市都有很强的排水系统,他们遵循的是同一个设计理念,然而,在十分缺水的加利福尼亚州,这些雨水也只能白白流走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这就是没有因地制宜造成的后果。每个住宅小区都有不同的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条件,在选择植被、确定设计方案的时候,都要具体分析小区的状况,降水量与雨季时间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真正的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

3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

3.1旱溪改造

旱溪是海绵城市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重要体现,这种形式在小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应该被广泛的采用以便于实现小区内能够进行雨水的渗透,并且能将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净化和收集。旱溪改造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比如在没有降雨的枯水期可以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地方,而在暴雨降临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收集雨水以及存贮雨水,以便减少雨水在小区住宅内的过多的集聚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同时还能降低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危害。因此旱溪可以减少径流的总流量,延缓峰值时间的到来以及减小峰值时的流量大小,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3.2道路建设

小区内住宅应该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这样能够通过增加雨水的下渗来减小雨水在小区路面上的沉积。机动车的绿化带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其设计为下凹绿地从而能够将雨水口设置在这种绿地的里面的位置。绿化带中应该合理的设置有径流的会入口以及溢出雨水口,前者一般是设置在绿化带的开口位置处的路石附近同时一起还要设置有沉沙池以便能够对雨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同时为了提高透水性要把一个软的透水塑料管安置在绿化带的底部位置。绿化带内的植被选用原则是需要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固定。

3.3小区绿地改造

通过径流量控制初步计算,小区现状绿地率完全可满足径流控制要求,使得塑造绿地形态具备及宽松的优质条件,因此本着因地制宜、生态建设、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首先保留了一部分长势较好的慢生树种和植物群落,然后将其他绿地重新开挖,改造为下沉绿地,加强小区滞水能力的同时,形成若干“岛式绿洲”,塑造了形态丰富的绿植景观。道路与下沉绿地之间设置0.5m宽砾石缓冲边沟,达到径流滞留、净化的作用;小区自身存在高差,设置了多处植草沟,形成独立的排渗系统,植草沟是海绵城市综合管理技术措施中的重要一项,具有滞留、渗透雨水的功能,可涵养地下水,还有起到转输、净化中水的功能。枯水期,植草沟可结合绿化、景观小品、生态驳岸作为居民的运动、休闲场所。在暴雨来袭时,由于其强大的蓄水能力,可将周边雨水径流快速汇集,减少周边地区的洪涝灾害,植草溪对于径流总量控制、延缓峰值时间、减小峰值流量都可发挥出色的作用。靠近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改造为下凹绿地,路缘石做特殊开口设计,在下凹绿地内增设环保雨水口。

3.4雨水滞留设施

采用一带雨水滞留器,屋面径流经过水落管后通过植被缓冲带汇入滞留器,路面及广场径流通过植草沟,部分路面与超量雨水通过雨水口汇入滞留器,经由雨水管道排出。选择生长习性适合的植物栽种配合滞留器贮藏雨水,可以节约土地资源,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净化空气,提供别具特色的城市花园与菜园,对海边城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滞留池内的植被可以吸收雨水,避免地下车库顶板的直接裸露,可以保护建筑物,同时减少雨水在车库顶板的沉积,增加空气湿度、净化雨水资源,同时大雨倾盆时,能避免给地面排水增加负担,甚至流到居民家中,给居民的财产造成损失。总之,雨水滞留设施可以减轻地面及地下排水系统的压力,通过植被对雨水资源进行再次循环利用,缓解城市排水难的压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设,不只是通过对既有小区、广场、道路、公园、社会停车场等区域的后续改造来实施,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还可以在上述新建区域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给予充分的通盘考虑,将“海绵城市”的建设融入到整体的开发建设中,对资源节约、合理规划、生态环境及技术应用均有较大好处。

参考文献:

[1]叶航,邱忠昊.住宅小区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4):94-95.

[2]李茜,易晓园.海绵城市建设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2):99.

[3]钟小平.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2017,39(08):152-153+157.

[4]曾庆红.某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探讨[J].市政技术,2017,35(02):117-120.

[5]王清江,王悦.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微观应用实践[J].山西建筑,2016,42(17):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