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医护一体化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

张萌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评判医护一体化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实验组410例和参照组410例。实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中,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干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室ICU,为医院危重病例抢救中心,而重症监护室监护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疗水平,会对患儿治疗效果、预后构成严重影响。医护一体化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能够加强医护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撷取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为主,评价医护一体化护理、常规护理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0例。实验组中男、女各占59,76%(245/410)、40.24%(165/410);胎龄区间为37~40周,平均(38.5±0.3)周;出生体质量区间为2050~3245g,平均(2647.5±22.4)g。包括宫内窘迫者、重度窒息者、颅内出血者各158例、141例、111例。参照组中男、女各占60.98%(250/410)、39.02%(160/410);胎龄区间为38~40周,平均(39.3±0.5)周;出生体质量区间为2022~3208g,平均(2615.4±21.7)g。宫内窘迫者、重度窒息者、颅内出血者各160例、145例、105例。所有病例一般资料比较,P>0.05。

入选标准: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出生后明显颅脑损伤/颅内出血者。

排除标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先天性疾病者。

1.2方法

1.2.1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予以保温护理干预,并经足部采血筛查患儿是否存在先天性疾病。然后实行感官刺激(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前庭功能刺激等)。

1.2.2实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经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儿科护理人员、营养师,构成护理小组。主任医师负责制定治疗方案,主治医师进行门诊随访,护理人员和营养师主要需做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运动指导、营养护理等工作。

实施24h医护一体化护理循环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做好避光工作,确保室内保持安静。然后,护理人员应制作柔软、安全系数高的鸟巢,将患儿置于其中,旨在为患儿提供类似于子宫内的空间,对其进行触觉刺激,建议每2h协助患儿更换一次体位。对患儿家属和患儿皮肤接触予以指导,每日早、晚分别为患儿播放30min轻音乐。此外,还需实行健康教育,告诉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的方法和优势,叮嘱产妇多补充一些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此促进乳汁分泌。

出院指导,出院前叮嘱患儿家长定期带领患儿入院复诊,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以便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患儿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1.3.2通过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对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实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的临床全部数据均列入SPSS20.0。计量资料、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的对比,均经均数差X±S表示,行t予以检验。对比结果为P<0.05,则可代表实验组、参照组对比意义存在。

2.结果

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P<0.05,见表1。

表1实验组及参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状况研究[n=410(±s),分]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为发生危重疾病风险,需要接受特殊监护的新生儿,患病后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危及到患儿的预后[2]。实施常规护理,可做好保暖工作、感官刺激工作,筛查新生儿是否患有先天性疾病。然而,该护理模式的实施,不利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所以制定的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缺乏科学依据[3]。为此,本研究实施了医护一体化护理,通过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加强医护间的良性沟通,实现医护人员信息交换和协作的效果[4]。与此同时,采用这一护理模式,有助于医护人员经不同角度出发,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护理方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5]。和常规护理比较,医护一体化护理能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及时发现诊疗工作、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此外,实行这一护理模式,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和患儿家属构建良好的关系,取得患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能够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6]。

综上可知,医护一体化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中,利于改善患儿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建议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甘晓琴,陈娴,刘小铃等.“医护一体化”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7,46(4):565-566.

[2]杨越,宋娟,张弘.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大肠癌术后日间化疗病房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7,46(24):3450-3451.

[3]鲍秀兰,刘维民.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和观察在早产儿及小婴儿脑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1):820-822.

[4]郝群英,任金敏,刘莉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及集束化干预对VAP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1):143-146.

[5]付艳.母婴同室新生儿脓疱疹感染情况调查与干预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10):984-986.

[6]薛冰.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在严重复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3):33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