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郭文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郭文波

郭文波

郭文波(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横口学校福建永春362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要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和谐、全面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都不够完善,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心理、心态上的合理引导。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出一个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宽容、和谐又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8-093-01

小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为了给初中要学的知识打基础,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还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数学联系生活,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数学中存在很多的数学思维,学生只有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才能够极大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激大的活跃起来,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数学有着思维的体操之称,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着较好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新课标中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其智力。小学的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打好了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的教授过程当中要采取一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数学课的教授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会使得老师的教育事半功倍,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新鲜感,基于这一特质,我们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1.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将问题与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联系,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其探索的兴趣。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去扮演营业员和顾客。通过购物的现金交易过程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1.2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由于其玩性较大,游戏对他们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游戏应用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游戏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实现寓教于乐。

1.3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有探索表现的欲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学生照实回答后可以再启发学生“有个小朋友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是为什么呢?”当学生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又对此问题感到好奇和不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2.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与具体的操作是息息相关的。在课堂上的教学通常以抽象为主,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可以很好地使他们对事物有形象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践活动,用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往往兴趣高涨,手、脑、口、耳并用,多种感官都能得到锻炼。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分别把三个角标记出来,并剪下,之后拼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3.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的新课标中提出要构建开放且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开放型习题是与之前传统的封闭型题型相对的,它具有条件不完善和答案不惟一的特点,这使得学生有了较大的思考空间,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提供了余地,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得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的课堂上要对这些开放型习题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如有两个形状为长方体的容器,它们的长宽高分别为5米,4米,7米和6米,5米,3米。让学生根据这些已知的条件尽量提出更多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样化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问题,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分别是多少。如果要制作两个容器,哪个用料较少?有的学生问如果有120立方米的液体需要搬运,那么应该选用哪个容器?还有的学生问了两个容器的体积比和表面积比等等,这些问题将学生之前所学到的知识连接起来,使学生对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又如另一个问题,要修一条长1200千米的路,一个工程队用4天修了公路和三分之一,问余下的路还需要多久才能修完?这个问题有多种解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不同角度地解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有较大的帮助。

4.总结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思维的特点,通过积极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培养。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兴趣。使新课标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33):56-58

[2]张小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03(3):12-13

[3]李喜珍.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11(90):23-25

[4]黄新红.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09(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