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培养

王丽

王丽

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于学生的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是一条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英语阅读策略即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取的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科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策略;培养方法

在阅读课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是初中英语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认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学生上阅读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书面信息,他们阅读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策略的选择。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阅读策略的培养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上得到提高。为了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应当充当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呢?下面谈一谈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1.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因某些因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这很容易给教学双方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教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因此,宁可沉默;(2)怕由于自己的表现而占了别人的表现机会和学习时间;(3)误认为表现是出风头、不谦虚、不敢表现;(4)缺乏自我表现的正确观念、习惯、勇气,因此,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学习较差、很少得到教师表扬的,他们大多数自卑心理重,在课堂上表现为心不在焉,不发言也不学习。教师应当努力去了解他们,绝不能用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去批评他们。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受人尊敬的人,更是知心朋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才会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英国教育家戴维•方塔纳指出:在学校环镜中,学生所受到的最重要的影响来自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着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情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追求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本,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强调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在改进教法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2.构建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的课程目标必须体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完整统一,应侧重于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在教会学生一般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并且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与众不同”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思维发展的求异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开发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创造性教学模式遵循着“教学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设想,促使学生由原来的“学会”达到“会学”。教师由原来的“教”达到“不教”,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与归宿——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可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模式”等。

(1)阅读前的活动

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引起兴趣是导入的重要环节。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要通过问题、情境、矛盾或现象等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和活跃起来,从而造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这是导入的中心环节。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起学习动机,使其保持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当学生情绪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导入新课。如:每一篇阅读课文都有一个标题,在阅读前,引入课文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标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也可通过课文上的图画对课文进行预测。好奇心的驱使会使学生想探个究竟,如外研版八年级下Module3unit2Radiotimes这一课,可这样导入:Lookatthepictureandsaywhatitshows.然后要求学生“Saysomethingaboutthepicture”,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出种种预测,思维活跃起来,有些同学说是关于他的童年的,有些同学说是关于他的学习和工作的,有的说是关于他的出生,总的概括起来就是关于他的一生。事实上,如果一篇人物传记,一般都是关于某人的一生。其中最重要就是他/她一生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这样,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还包含了信息差起到了真正交际的作用。也可使学生适度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2)阅读中的活动

阅读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通过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创新,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开始其生命的历程。培养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因此,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应突出体现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教学的首要环节不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点,而是应精心组织材料,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新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竞赛、表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语言实际活动。

(3)阅读后的活动

阅读后,可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一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并进行交流;二能让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悟出某些句、段的内涵,评价文章特色和对比文化的差异等。这个阶段的讨论层次较高,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例如,在外研版八年级下Module6unit2PiratesoftheCaribbean这课中,让学生讨论这部电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想象对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使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或人物专访。这样,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结束语

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十几年,教学尝试表明,通过阅读策略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更为重要的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反馈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挖掘了学生的巨大潜能,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成绩稳步上升,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最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王黎.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6).

[2]胡东芳,孙军业.困惑及其超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冯克诚.中小学生英语课业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训练指导[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4]马洪炎.理科创新实验班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认识[J].中学教研,2002(5).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四十五中

邮政编码:54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