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泸黄路加宽改造工程保通保畅专项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泸黄路加宽改造工程保通保畅专项方案

肖刚

攀西高速公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泸沽至黄联关段高速公路(简称泸黄高速)是G5京昆高速公路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一段,因投入使用时间较长,路面通行质量严重下降,经综合研究决定在保证“边通车、边收费”前提下对其进行加宽改造。在实施工程中为了实现“边施工、边通车、边收费”,项目参建方采取了多种保通措施实现保通目标。

关键词:泸黄高速;加宽改造;保通保畅;方案

一、工程背景

泸黄高速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境内,起于泸沽镇,止于黄联关镇,路线全长69.846公里。原项目于2000年11月25日建成通车,原路基宽度19.5米。

泸黄高速加宽改造工程采用“以两侧加宽为主、局部路段单侧加宽”且“边施工、边通车、边收费”的建设方式,作为一条仅双向四车道且无应急车道的高速公路而言,其实施难度非常大。

二、路线背景及地理位置

泸黄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G5京昆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全国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同时也是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承担区域间、省际间及大中城市的中长途客货运输,并为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成昆铁路和川云国道纵贯全境,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凉山州虽贵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但就现如今的情况而言,凉山州从地理位置、交通路网及经济发展都处于较落后状态。就整个凉山州境内公路网而言,虽有成昆铁路、G5京昆高速、G108国道贯穿其中,但作为快速运输通道而言仅有G5京昆高速,再无其他,所以从这个层面出发,G5京昆高速公路是社会车辆进出入凉山州的主要通道,她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车辆能否顺利进入凉山州的关键所在,也是直接制约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所在。

三、保通难度及困难

泸黄高速是大量社会车辆进入凉山州的必经之路,主线路基宽度19.5米,双向四车道且无应急车道;同时由于凉山州地处川西南山区,路网严重不发达,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之间的关联性不高,互通性差。

泸黄高速车流每日设计流量为:18000台,据高速交警统计平常日车流量为13~15台次/分钟,即每日车流量为18720~21600台次;当遇到重大节假日时,日车流量为40~50台次/分钟,即每日车流量在57600~72000台次,大大超过该路设计日通行量,即即使在不进行道路扩容的情况下当车流量达到设计流量的倍时本路段也会呈现出缓堵或者拥堵的状况。

同时本项目为加宽改造工程,采用“以两侧加宽为主、局部路段单侧加宽”且“边施工、边通车、边收费”的建设方式,即,施工正常开展是必须以保证社会车辆正常行驶、高速公路营运正常开展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在施工操作的安排上增加了难度。实际上本项目在路线的选择上对施工是非常有优势的,因本项目即无跨河大桥也无穿山隧道,可以说在技术上不存在难题,但由于是加宽改造工程,既要施工又要保通,所以本项目成败的关键就集中在保通工作的成败上了。综上所述,可见保通工作在本项目中的重要性与困难程度。

四、保通措施

泸黄高速改扩建工程的保通保畅是本项目的重难点,其完善的保通保畅体系也是本项目的亮点所在。

本项目的保通保畅体系是“一路多方”的完美阐述,是多位一体的系统措施。由于该项目属于加宽改造工程项目,沿线工程及无大江大河,也无崇山峻岭,项目技术上的难度与保通保畅难度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故本项目的保通保畅体系也名正言顺的成为本项目的亮点所在。

本项目的保通保畅体系涉及单位之多,从设计单位、业主单位、施工单位、高速交警、高速路政执法、地方政府部门到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等单位都积极参与到本项目的保通保畅体系的建设中,这使得该体系更加完善、饱满,也更具可操作性。

1、设计单位采取的保通措施。

本项目总体设计思路为“半幅施工,半幅双向3车道通车”,封闭半幅进行集中施工,其交通量通过相邻胡同转换或分流,另外半幅双向通车。拖挂车、大货车和中货车适时分流至G108、G348等附近道路绕行。高速公路上尽量保证小车、客车正常通行,局部施工路段并道行驶,个别路段根据施工需要短时间中断交通。单幅每500米派驻安全员一名,24小时不间断上路巡查管段范围内安全设施运行状况和路面安全状况,及时报告路面安全事故。

2、施工单位采取的保通措施。

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单位给出的指导性意见对保通保畅方案进行优化。首先根据需要封闭的路段进行施工项目统计,核定工作量、工艺流程从而确定施工周期;根据确定的施工周期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保证在段落封闭期间内各项施工内容按计划实施在封闭区域内进行施工组织时,应根据各分项工程的技术特点,力求同一路段不同工序之间、不同一路段同一工序之间达到无缝衔接,实现整个施工过程有序化,力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根据实际施工需要,为减少施工车辆与社会车辆的交叉,降低社会不良影响,适时开放高速公路便道口方便施工车辆上下高速进入施工区域前2公里安装施工提示标志牌,提前引导社会车辆顺序行车。在各收费站路口设置施工告示牌,提前告知社会车辆路段消息,择路而行。

3、业主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本次泸黄路加宽改造工程项目的指导思想为“边施工、边通车、边收费”,即在进行泸黄路加宽改造的过程中是必须要保证道路畅通和公司收费业务均正常开展。

为了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公司适时的配合施工单位在高速公路适当位置开设与社会道路系统相通的开口,保证施工单位施工用车尽量少走弯路、提高施工机械运行效率,尽快完成封闭区域施工任务,较少占用道路作业时间,降低社会影响;根据施工进度需求,在保证相邻收费站未关闭功能能互补情况下的适时关闭相邻收费站部分功能,以满足施工单位进度安排;在路段全线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包括通行路段及重要卡口位置,保证对高速公路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做到能第一时间了解路面最新状况尤其是在大型节假日拥堵期间发生事故时保证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展开救援,最大程度减小拥堵和社会不良反响;节假日期间在收费站外和路面有条件的位置安排事故拖车以满足不时之需,保证救援力量及时到达;组织专门的巡逻队伍24小时不间断对路面安全进行巡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点进行整改督查;

4、高速交警、执法、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

高速交警、执法等部门作为高速公路的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本项目的保通保畅体系的建设过程当中。高速交警、执法等部门在需要进行路面交通转换时全力配合施工单位进行交通转换并检查转换前、转换过程中及转换完成后交通管制措施时候满足相关安全标准的要求;在本项目路段外其他进入该路段线路上设置提示信息,提前告知过往车辆前方路况信息,做好出行安排;在大型节假期期间高速交警、执法、地方政府等部门联合对社会车辆进行合理分流,保证各道路车流与通行能力匹配,减少拥堵。

五、方案的运用及推广

泸黄路加宽改造工程作为省内首条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在大面积、长距离保通保畅工作方面作为省内先行者、探索者,为后续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又好又快开展建设工作的同时做好道路保通保畅工作提供、总结经验教训,为川内其他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提供参考样本,为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总结出更多更好的实用的经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