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中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翻译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不同文化中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翻译对策

曾小倩

曾小倩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英日5072,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无论在书籍里,还是在人们口头的语言表达里,委婉语总会被必然的使用,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特性的体现,并且有着奇妙无比的魅力。笔者对委婉语的民族文化性,以及常用的翻译对策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探讨。

关键词:委婉语;英汉互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73-01

Abstract:whetherinbooks,orintheorallanguageexpressionpeople,theeuphemismisalwaysinevitableuse,thiskindofexpressionway,andisalsotheembodimentofnationalculturescharacteristics,andhaveawonderfulcharm.Theauthoroftheeuphemismthenationalcultureandcommontranslationstrategiesofsimplydiscussed.

Keywords:Euphemism,english-chinesetranslation,translationstrategies

委婉语是一种用曲折委婉的方式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其“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的手法,使谈话的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不必为谈论这些事感到内疚”。

一、委婉语的民族文化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提供化的一面镜子。英、汉委婉语自然也会折射出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价值观念。在英、汉语中最为常见的委婉语总是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相关,下面就此类委婉语的文化性进行分析探讨。

人会变老是自然规律,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老”这个词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在中国“老”是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如“老骥伏枥”、“老马识途”等。对年长者,我们称呼时也往往冠以“老”字,如:“老寿星”、“老先生”等。这类称呼中的“老”字,其语用功能主要是体现对长者的尊重,“年老”之意被淡化。但在英美人中“老”意味着“不能再为社会做贡献”、“不中用了”,所以“old”是忌用词,要用elderly或senior来代替。

“死”字几乎在所有语言中都是避讳语,英汉语中死的委婉语,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与文化。例如中国佛教把“死”婉称为“入寂”、“圆寂”;道家却称之为“仙去”、“仙逝”等。老者死亡称为“寿终”、“谢世”;少年死亡称为“夭折”;中年死亡称为“早逝”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从死者的社会地位到年龄、性别,生者与死者的关系,生者对死者的态度等无一不体现在所使用的委婉词语中。

英语中的togowest,tobetakentoparadise,tobeasleepintheArmsofGod等习语均出自圣经。基督教认为,在最后的审判日人人都要把记载自己在世上所作所为的账本交给上帝加以审判。上述关于“死”的英语习语,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信仰观念。

二、委婉语的翻译对策

由于汉、英委婉语从属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成为译者的棘手问题。作者认为,译者应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不拘一法,灵活处理。人们常用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译法

直译就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汉、英虽属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但二者之间仍有某些共同属性。汉英委婉语互译时,在能够确切表达原义和不违反译文规范的前提下,直译应是我们首选的翻译方法。请看以下例句:

1.Theoldmanlaytakinghisrestafteralifeofbiterhardship.译文:这位老人含辛茹苦了一辈子,现在安息了。英语“takeone’srest”是“die”的委婉语,译文用“安息”表达“死亡”恰好对应。

2.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译文:Astarvingcamelisbiggerthanahorse.翻译委婉语,采用直译法既能比较完整地保持原文的比喻和语言特色,又能保持形式的统一。

(二)意译法

对译语读者来说,如果直译模糊或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采纳意译的方法。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语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由于汉英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一些委婉语如果直译可能会造成读者的费解或误解,这时,我们可以忽略委婉语的表面意思而直接翻译其隐含意义。例如:AnoldwhitepimpnamedTonyRolandwhowasknowntohandlethebestlookingworkinggirlsinNewYork.该句中的“workinggirls”的本义是“工作妇女或劳动女性”。后来,那些靠卖笑的烟花女子将自己美称为“工作一族”,言下之意是她们也是靠劳动来生活的。如果这里将其直译为“工作妇女或劳动女性”就会使人产生误解。有鉴于此,这里采用意译法将其翻译为“窑姐”,既忠实原文,又明白晓畅。

(三)变通超越法

以上三种翻译方法都是以委婉语译委婉语,而变通超越法是对于那些没有对应词语的委婉语,而采取的一种变通方法。不一定是以委婉语译委婉语。这种翻译方法往往舍弃了委婉语的文化特性,用普通概念词表达真实意义。例如:Theboy’slazinessallsummergotohisfather’sgoat.那男孩整个夏天都很懒,这使他父亲很生气。(《圣经?旧约》说上帝命撒旦去烧Job的羊群以激怒他,考验他对上帝的忠诚与忍耐。Gotone’sgoat意为“使某人生气”。)

三、结语

由于中西方社会习俗、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存有明显差异,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其语用功能不尽相同。在英汉委婉语翻译中,译者应始终坚持从文化角度去思维,准确把握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意义,结合语境“对症下药”,将委婉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忠实无误地传达给读者,从而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2]姜风华.从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差异[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