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探究范又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关于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探究范又良

范又良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卫生院湖北浠水438200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治疗恶心呕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呕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根据病情采用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共5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无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共48例,无效率为有12例,总有效率为80.00%,无效率为20.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且实验组患者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数据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是胃肠道疾病,临床上给予的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明显,可以用于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临床疗效

恶心呕吐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恶心是一种临床上的主观感觉,患者有胃部不适和肿胀感,常为呕吐的前兆,伴有反复的吞咽动作。呕吐是胃的一种强力性收缩,通过胃、食管、口腔等部位将内容物急速排出体外。恶心和呕吐可以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本次实验主要讨论消化内科患者的恶心呕吐问题,我们随机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治疗恶心呕吐的患者120例,进行药物治疗,并做如下报告:

1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

1.1患者的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治疗恶心呕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5.85±7.25)岁,体重45~78kg,平均体重(57.15±6.06)kg;对照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38.96±8.07)岁,体重41~77kg,平均体重(55.65±5.94)kg。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自愿入组,符合伦理学原则。

1.2治疗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统计恶心呕吐的原因,经CT检查、B超、肠胃镜检查等查明疾病症状和诱因,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止呕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根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

1.3评价指标

经过治疗后有三种结果:显效为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完全消失,发病次数显著降低;有效为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有所好转,发病次数有所减少;无效为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且发病次数增加。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临床上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总有效率等计量数据采用百分比计算,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显效和有效共有55例,总有效率为91.67%,无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和有效共有48例,总有效率80.00%,无效率为20.00%,两组实验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且实验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3讨论

恶心呕吐[1]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表现,恶心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舒服有欲吐感且伴有皮肤苍白、出汗等症状,为呕吐的前兆反应。呕吐是患者的胃内或者小肠内由于胃部的急速收缩导致食物的残渣等内容物经食管和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2]。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3]会通常伴有发热、腹痛以及腹泻等临床症状,另外呕吐物主要以食物残渣为主,多具有刺激性气味。临床上产生恶心呕吐的病因[4]有很多种,不单单是一种因素所决定的,是有很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过往病史、过敏史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使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减少痛苦。另外临床上呕吐[5]可分为急性呕吐和慢性呕吐,急性呕吐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之后进行有效治疗,多以止痛止泻和控制体温为主。但慢性呕吐的患者病因复杂,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异常、胃轻瘫等有关,因此治疗更加需要仔细认真。此外恶心呕吐与心理因素和饮食习惯也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在治疗时也应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护理以及患者需清淡饮食、多饮热水和多注意卧床休息等问题。

另外通过本文实验可知,实验组患者接受在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从而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止呕药物治疗方法,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可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无效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无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可总结出消化内科的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有胃肠道疾病、肝胆炎疾病、药物刺激等。

因此本实验可得出结论对于消化内科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会比常规治疗有更加突出的疗效,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罗英.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3-24.

[2]冯耕.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8):150-151.

[3]张业琼.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76.

[4]宋向锋.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3):44.

[5]程永明.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与治疗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36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