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例青少年前上颌多生牙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296例青少年前上颌多生牙临床分析

张留勋

(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河南许昌461700)

【摘要】目的:总结多生牙的临床特点,减少多生牙的误诊,降低多生牙引起的畸形。方法:通过对近三年来就诊的多生牙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方法、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生牙的发生在牙列状态、数目、症状、对牙颌系统畸形的产生、治疗结果均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对于5~12岁的青少年出现前上颌牙齿异常者首先排除多生牙的可能,多生牙应尽早拔除,减轻牙颌畸形程度或有利于自行调整。

【关键词】多生牙;定位;早期治疗;手术进路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131-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本科共接诊多生牙患者296例,每年的患者集中于寒暑假;其中男性139例、女性157例,男女比例为1:1.13;年龄分布在5~35岁之间,有17例为成年患者(年龄为15~35岁)、剩余279例均为5~14岁青少年患者。

1.2发生位置

发生于上颌前部者283例,上颌尖牙区7例,下颌6例;发生于前上颌者以切牙牙根唇腭向关系来分,唇侧46例、腭侧138例、中线处99例;发生于尖牙区者7例均位于腭侧;以切牙牙体长轴向为坐标,已萌出者79例、位于粘膜下者66例、颌骨内埋伏者151例,骨内埋伏者多生牙或多或少与恒牙牙根并列或影像上重叠,未发现超出牙根高度者;以近远中向来分,位于中线或附近处179例、切牙及侧切牙尖牙区104例;下颌6例其中3例位于前牙区、双尖牙区3例。

1.3主诉症状

以畸形牙或多生牙就诊者79例、乳牙替换未脱落者29例、乳牙脱落恒牙未萌者46例、恒牙萌出位置异常或严重扭转者75例、相邻恒牙萌出后间隙过大(超过5mm)者60例、其他疾病寻求原因或常规检查时发现7例。

1.4多生牙数目及形态

单发者189例、2颗者71例、3颗以上者36例,3颗以上多生牙呈散在分布者29例、拥挤在一起的7例;248例多生牙牙冠呈锥形、牙根短小、牙根直或弯曲;有31例牙冠、牙根形态与下切牙或上侧切牙类似;有17例为多颗仔牙呈颗粒状堆积在一起。

1.5诊断与治疗

所有青少年以牙列形态异常或其他原因到口腔科就诊经查发现牙齿异常者,均建议接受进一步检查,确定有无多生牙的发生;检查方法为影像法:包括牙片、根尖片、咬合片、上下颌骨后前位、曲面断层、CT或锥形CT等;单项或多项方法相配合进行,均能准确定位,并确定多生牙与相邻恒牙牙根的三维关系;凡确定有多生牙者,均建议并实行手术拔除;对于217例埋伏者,根据多生牙与恒牙牙根唇腭侧关系确定手术进路,多生牙位于相邻牙根时、骨皮质开窗位置在多生牙唇腭侧相对应处、避免牙槽嵴顶处去骨。

2.结果

近3年来,共接诊多生牙患者296例,94%的患者处于混合牙列时段;未发生在乳牙列,17例恒牙列患者有10例为换牙期间出现未及时就诊、7例为成年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诊;故凡是在混合牙列期间、乳牙脱落3~6个月恒牙未萌而对侧已萌者或恒牙萌出位置、形态或牙列异常者医师均应引起重视,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多生牙的可能;若确诊为多生牙者,均及早进行拔除;部分多生牙引起的牙颌畸形在多生牙拔除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向正常牙列改变:如恒牙未萌者恒牙自行萌出、畸形经过自行调整畸形程度减轻等。

3.讨论

3.1发生原因

确切原因尚不明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或复合性因素相互作用均有可能;其他如外伤、放射线照射、化学药物、病理代谢产物及微生物、细菌、梅毒、螺旋体感染等外部因素均可导致牙胚发育异常[2-4];多生牙的出现98%出现在混合牙列期间,伴随着恒前牙的发育和萌出,而乳牙列期间、恒前牙更替完成后均未发现或报道;发生位置大部分位于前上颌,后牙列发生比例极小,其发生的原因应考虑与恒前牙牙胚发育异常有关;恒切牙及尖牙的牙胚发生于胚胎第5~6个月,婴儿出生3~4个月切牙牙胚开始钙化;从开始发育到发育完成,如果牙板增殖过剩或不足,则会形成牙胚数目异常[1]。故预防多生牙发生应从妊娠中后期开始,加以预防并及早开展孕期保健工作,避免牙齿畸形的发生。

3.2本文关注的重点为患者就诊的原因即主诉,也就是多生牙对牙颌系统的影响;牙齿替换为儿童发育的正常生理过程,任何替换异常现象,如:出现畸形牙或多生牙、乳牙长时间未脱落、恒牙长时间未萌、恒牙萌出位置异常或严重扭转、相邻恒牙后间隙过大(超过5mm)等均有可能为多生牙引起;多生牙的萌出、发育伴随着恒前牙的发育,容易造成恒牙列出现种种畸形,影响牙齿的美观和功能;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乳恒牙替换异常应予以重视,寻求原因,解除障碍,避免牙颌畸形产生或造成更严重的畸形。多生牙的发生以上颌前牙区多见,发生位置分布以中线为中心,多数分布在中切牙范围内,越向近中分布率越高、越向远中则分布率越低,左右基本上均衡分布接近;本组病例发生于中线者附近179例,占全部病例的60.5%,与朱芒报道接近[5]。

3.3多生牙的诊断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影像学方法进行

凡是在口腔科就诊的替牙期患者发现畸形者或高度怀疑有多生牙者,即建议接受检查,确定有无多牙存在并对多生牙进行定位,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定位的方法有牙片、根尖片、咬合片、CT或锥形CT,单项或多项相结合配合进行,多采用偏心投射法拍摄根尖定位牙片也叫视差定位法[6];已萌出的虽已明确诊断、最好常规行影像学检查、避免漏诊,本组病例中多生牙多发者占36.15%;对于与恒牙牙根接触紧密者,则需要CT或锥形CT检查,明确多生牙的位置、大小、方向、角度,与恒牙牙根关系、对恒牙牙根有无影响破坏;对于未萌埋伏的多生牙,不但要确定的多生牙的形态,还要确定位于牙弓内的位置、邻牙牙胚的发育情况、手术切口的设计、进路、拔除的方向及牙齿的脱出道。

3.4治疗

原则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避免影响恒牙的发育和牙列畸形的发生;根据多生牙的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拔除为主,部分根据牙列畸形情况进行设计处理;由于前牙在萌出过程中有很强的近中和颌向移动的能力[7-8],可以使中切牙、侧切牙迅速向中线靠拢,从而关闭间隙,而这种关闭间隙的能力与速度只有在侧切牙萌出的过程中最大,在侧切牙萌出前拔出多生牙者间隙关闭的优良率远远大于萌出后拔除者[8];故拔除越早对恒牙的萌出影响越小,无畸形产生或畸形程度较轻;再者儿童期牙槽骨钙化尚未完成,骨质较为疏松,尽早手术可利用骨质的可让性,减少手术时去除的骨量;尽早拔除多生牙减少牙齿畸形可以减轻儿童的自卑感。

对于与侧切牙、下切牙形态类似的多生牙则可根据牙颌正畸的设计方案进行处理。拔除后根据牙颌畸形的情况进行正畸设计、选择合适的矫治器进行矫治恢复牙颌功能。

3.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的美观功能重视程度提高,通过对临床中多生牙的发生情况和特点的总结,对于减少引起牙颌畸形的因素,增加认识,为医师的临床操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董蕾,张东林.口腔组织病理学[M].第一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74-75.

[2]朱芒.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临床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1):30.

[3]郑志峰.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