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好《音乐教师用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认真读好《音乐教师用书》

梁丹(贵港市港北区西江中心小学广西贵港537100)

【关键词】阅读教师用书;把握教材;体验教法、学法;提高素质;能力生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的,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用书》对于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而言,是极其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因此,静心认真阅读《教师用书》,理应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的必修课。

1.阅读《音乐教师用书》有利于音乐教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整体把握音乐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者应该先于教者整体把握音乐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音乐教材的编排体系。通过阅读《教师用书》有利于我们快捷地找准音乐课程目标,领会音乐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音乐教材的编写思路,激活教者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使得我们能够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及时调整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恰当把握音乐教育教学的“火候”。使得我们在教学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各个时段所处的位置了如指掌。不至于乱了方寸,迷失了方向。

平时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不是我们死盯者教科书苦思冥想所能做到的。而阅读《教师用书》是我们钻研教材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必由之路。《教师用书》是对教科书的准确解读。通过阅读,有助于我们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使我们能够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材的利用率,获得音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2.阅读《音乐教师用书》有利于音乐教师接受前瞻教育理念、体验新的教法、学法《教师用书》中蕴涵着一些新的教学观念,也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方法。这些内容既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许多一线名师宝贵的实践经验。对广大音乐老师来说,这些内容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教师用书》是具有“丰厚”的音乐教育理论功底的“理论家”与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实践者”智慧的结晶。我们通过阅读《教师用书》不仅可以接受前瞻的新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可以学习到新的教学方法。打通“理论家”与“实践者”之间的经脉。例如:音乐新课改基本理念强调:“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准确定位应该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编写音乐教科书,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收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这一教育理念,如何恰如其分地把握“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度”,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触摸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却是相当困难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相对《教师用书》毕竟太少太少,而《教师用书》从教学思想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到具体的教学过程都给了我们许多提示。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很快地、准确地捕捉到具体可感的相关信息,使得我们的教学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3.阅读《音乐教师用书》有利于音乐教师从中吸取营养、提高素质现在提供给我们的《教师用书》,其资料性是比较强的。例如:其中包括了背景材料、作品分析、作者介绍、相关音乐知识等。可谓“内容丰富、资料详实”。阅读《教师用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没有哪一位音乐老师是万能的,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各有各的优势是现实,各有各的“盲区”也是必然。阅读《教师用书》的过程是广大音乐老师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修炼过程,阅读《教师用书》更是一个“博采众长、扬长补短”自我升华的过程,

4.阅读《音乐教师用书》有利于音乐老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的生成与创新《教师用书》为教者与编者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提供了一个相互融合与碰撞的平台。一方面,“理论族”编者可以通过教者的教学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教学构想与预设,为教育理论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寻求有力的佐证,“实践族”编者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为教者传递成功的经验。

同样,我们也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面对《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不是不可侵犯的“圣典”,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依据”,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情况是极其复杂的,他们的音乐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他们的学习潜力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够跳出《教师用书》的“束缚”,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师用书》。我们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重新审视《教师用书》,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编者的预设进行“友好”、“善意”“有力”的碰撞,期待在碰撞中“生成”新的有价值的新的“火花”。我们甚至可以勇敢地对《教师用书》说“不”,主动积极地向其发起“挑战”,鼓励自己“标新立异”,让自己踩者“巨人”的肩头更进一步。

总之,《教师用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认真阅读、仔细揣摩《教师用书》是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必修课程。我们应该以一种崭新的态度待之。老师们,打开她吧,我坚信,“开卷”总归“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