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抗体的鉴定在疑难配血中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意外抗体的鉴定在疑难配血中的重要作用

张子海王瑜宫小欣张雪梅刘静华

鸡西市中心血站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鉴定输血患者血清中的意外抗体,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和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用盐水介质直接离心法、LISS/Coomba卡、经典抗人球方法对870份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液样本进行抗体鉴定。结果488份血清中仅有特异性同种抗体,主要为Rh系统抗体300份(61.5%)。MNS系统抗体104份(21.3%),其中抗-E抗体占Rh系统抗体的73%;382份血清中仅有自身抗体或同时存在同种抗体。结论抗体鉴定能提高临床配血的相合率,保障输血及时、安全、有效。

关键词:意外抗体;自身抗体;抗体鉴定;交叉配血

一、材料与方法

1.样本来源:本组血液样本870份,均为鸡西市各医院送检到我室进行疑难配血且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液样本。

2.仪器与试剂:筛选细胞、谱细胞、抗人球蛋白试剂(anti—IgG)、抗-C、抗-c、抗-D、抗-E、抗-e、抗-M、抗-N、抗-S、抗-s、抗-Pl、抗-Lea、抗-Leb、抗-Jka、抗-Jkb、抗-Fya、抗-Fyb。由美国immucor公司提供。LISS/Coombs卡由达亚美公司提供;日本久保田KA-2200型离心机、血型配血微量定型系统(Di-aMedID-Incubator37SⅠ,ID-Centifuge12SⅡ)、SB-HW-Ⅳ型电热恒温水温箱(北京市医疗设备厂)。

3.方法:采用盐水介质离心法鉴定患者的IgM抗体,采用LISS/Coombs卡、经典抗人球法检测患者的IgG抗体。

二、结果

1.意外抗体分布

本组488份血清中仅有同种抗体,382份血清中仅有自身抗体或同时存在同种抗体。仅有同种抗体的488份样本中,抗体特异性为Rh系统抗体300份,占61.5%;MNS系统抗体104份,占21.3%;Lewis系统抗体30份,占6.15%;Kidd系统抗体18份,占3.69%;Duffy系统抗体6份,占1.23%;P系统抗体4份,占0.82%;Ii系统抗体2份,占0.41%;其他24份标本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系统的抗体占4.92%。含有自身抗体的382份样本中有314份自身抗体无特异性且无同种抗体,占含有自身抗体样本的82.20%;同时存在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的52份,占13.61%,其中同种抗体特异性为Rh系统抗体的48份;自身抗体有特异性的16份,占4.19%,分别为抗-HI抗体5份,抗-D5份、抗-e4份、抗-CD1份、抗-C1份。2.Rh系统中同种抗体的分布Rh系统同种抗体中抗-D抗体27份,占Rh系统抗体的9%;抗-E抗体144份,占48.0%;抗-cE抗体74份,占24.7%;抗-C,e抗体38份,占12.7%;抗-DC抗体10份,占3.3%;抗-DE抗体4份,占1.3%:抗-DcE抗体2份,占0.7%;抗-CE抗体1份,占0.3%。

三、讨论

人群中0.3%~38%的人会产生同种抗体,且大部分是由妊娠、输血或输用血液制品等“外来”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的。也有部分是天然产生的抗体,还有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等原因产生了自身抗体。上述情况下,患者血清的抗体筛选试验呈阳性而导致临床配血困难。

同种抗体分布频率依次为Rh系统>MNS系统>Lewis系统>Kidd系统>Duffy系统。Rh系统的抗体比例最高(61.5%),其次为MNS系统抗体(21.3%)。Rh系统特异性抗体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最常见的同种抗体。Rh系统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度依次为D>E>C>c>e.但在本组中,Rh系统抗体的发生率依次为抗-E>抗-cE>抗-C,e>抗-D。抗-D抗体仅占Rh系统抗体的9%。抗-D抗体的构成比低。可能与我国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要求Rh(D)血型相合性输用有关,此前抗-D抗体的产生率为25.5%。而目前抗-E抗体、抗-cE抗体分别占Rh系统抗体的48.0%和24.7%,即产生的抗-E比例高达72.7%。鉴于Rh(D)抗原相合性输血后患者产生抗-D的几率明显降低而抗-E比例很高,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受血者Rh(E)抗原作为常规的输血前检测项目,以降低抗-E的产生几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在输血前检出抗体特异性后,依据抗体所对应的抗原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可以及时有效地找到相合的血液,避免盲目配血相合率低下而导致临床输血治疗延误。本研究中2份血样标本鉴定为Duffy系统抗-Fya,只有寻找到表现型为Fya-b+或Fya-b-的献血员才能找到相合的血液。Fya-在欧洲人的频率为32%,在中国人中仅为0.2%。以往都是大规模筛查才找到相合的血液或者是没能为患者找到相合的血液。本次在美国大使馆和和睦家医院的配合下,在白种人的献血员中筛选,很快为患者找到了合适的献血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由此可见抗体鉴定在临床配血中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当患者为少数民族和外籍人士时,某些抗原的频率与大部分汉族人群有较大差异,更应对其进行抗体鉴定。

结果显示,同时存在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的血清样本占自身抗体阳性样本的13.61%,仅有自身抗体且有抗体特异性的样本占4.19%。说明自身抗体阳性的样本并非完全没有特异性。对自身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抗体鉴定能为患者找到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配血相合后给患者输用。

综上所述,在配血前对患者进行意外抗体的鉴定非常必要。可以避免盲目配血寻找不到相合的血液而造成病情延误,为疑难配血的患者解决输血困难。避免患者因输入含有与抗体相对应抗原的献血者血液引起输血反应,提高临床配血的相合率。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勇,马学严;实用血液免疫学-血型理论和实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88-609.

[2]陈忠,张莉尼;12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析;临床检验杂志.1999.17:42-43.

[3]杰夫·丹尼尔;人类血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85-292.

[4]田亚娟,赵志弘,刘敬闪;抗-Fya引起配血不合1例;中困输血杂志.2010.23:56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