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电工实训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提高高职电工实训教学方法

郭德生

郭德生(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很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电工实训教学现状的研究,提出了提高高职电工实训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电工实训教学

0引言

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了以科技和教育为基础的新阶段。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目的,职业教育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符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有效的推动作用。职业院校的实训课是以现代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课型,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重要的是要优化实训课的教学过程,变学生的模仿学习为认知学习,发挥学生在实训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并转化为独立操作的能力。如何在电工实训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我根据自己在大型国有机械加工及制造企业的机修车间从事机床大修电工及电气技术工作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并结合这几年从事电工实训教学实践的经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电工实训的教学质量。

1激发兴趣

由于多种因素,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类专业,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我在实训中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最佳效果。作为一名电工实习指导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1以实例激起兴趣。例如,讲电的应用时,突出电在家庭电气化及电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通过讲解,使同学产生好奇心。

1.2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在实习课中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能时,许多同学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学不到什么东西,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等故障现象。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同学们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1.3通过竞赛培养兴趣。在实训中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效果。

2采用合适的教法

2.1实习与讲授相结合。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实际上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是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了解这些电器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功能是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教具讲清原理。如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我在原理讲解过程中,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物示教,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对自锁的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然后每位学生配好实习器材,让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在实习操作中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定时定量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和技巧。

2.2操作与讲解练习相结合。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我采用讲解练习的方法。所谓讲解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

2.3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各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在排除故障时,基本上都能准确、快捷地完成任务。

3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在教学中,我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示范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到教后小结等环节,都坚持严格要求。

最后是实习报告制度,一周一张实习报告,温故而知新,是对每一周的实习内容的总结、概括。实习报告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验证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训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对本次实习的意见反馈。

每次实训结束,我都要求学生回过来反思: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元器件识读、器材性能的检测有没有过关?装接工艺有没有问题?短路问题如何避免?开路问题如何检测?一些基本电参量是否会测?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否对具体的实训对象进行一些优化、改进?能否将此实训对象整体或部分转接到其他的应用电路中?每完成一个电路都让学生作些思考,使学生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和器件出现了故障,我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修理,不仅为学校节省了许多开支,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人在实训教学中深切体会到: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创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在学生脑海中保持一块相对轻松自在的空间,造成一种热烈兴奋的实训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在自然地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职业院校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这只能表明他们自身潜力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出来。我个人有这种的认识: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性。这也符合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自然属性”,而不是少数所谓“优秀学生”的专利。例如本人在教授电工实训课程“电力拖动”的内容时,对于学生一些异乎寻常的观念和设计方法以赏识的态度看待,尊重学生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要求自己做到不压抑、不嘲讽,以循循诱导的教学态度保持学生创造性的幼苗。对于学生设计失误和实训中的过失给予谅解并赞赏其勇敢精神。通过自己的实训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教师要在实训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时代教育的特征,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实训教学方法,不仅要培养出大量有文化、有技能的合格劳动者,更应该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编,《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知识出版社,1993.4.

[2]谢盛圻,王华敏主编.《教学的艺术》,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

[3]汪家齐,陈立森主编.《教学管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