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训练促进运动损伤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本体感觉训练促进运动损伤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的影响

赵柏清

赵柏清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机动第三支队卫生队;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运动损伤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应、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两组患者通过6MWT和Berg平衡测试结果表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85.2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整体恢复速度及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康复;平衡功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4-0280-02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1]。踝关节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人体的行走能力,研究表明,踝关节功能障碍可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目前主要忽视了本体感觉训练,从而影响踝关节的整体的功能恢复[2]。本研究使用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基本康复治疗患者31例,有显著的疗效。先报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2例,纳入表准:经CT、X线检查确诊,符合踝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共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0.56±4.12)岁;病程90-183d,平均病程(132.74±14.25)d;部位:左侧14例,右侧17例。观察组共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1.58±4.14)岁;病程91-181d,平均病程(133.61±14.97)d;部位:左侧13例,右侧1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部位对比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踝关节肌力训练、步行步态控制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及躯体平衡训练。30mi/次,1天/d,共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使用踝关节活动来控制。20min/次,1天/d,共2个月。具体训练包括:(1)等长收缩训练(2)主动屈伸活动(3)踝环绕训练(4)闭眼单脚站立训练(5)重心转移训练等。

1.3康复指标

6MWT(6-MinWalktest)测试[3]:标示30m间距两端做标记,让患者在间距中往返行走,记录患者6min内行走的距离。利用Berg平衡量表测试患者平衡能力;利用改良Bathel指标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4]。

临床治疗效应:(1)痊愈:治疗后踝关节无压痛、疼痛及肿胀感,活动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有轻微压痛,肿胀显著减轻,活动有轻微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3)无效:压痛存在,运动后踝关节肿胀明显,踝关节功能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以t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6MWT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6MWT,Berg平衡测试结果表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显著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枢纽和承重关节,其稳定性和灵活度是协助人体完成站立、下蹲、跑跳及行走等动作的保障,同时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踝关节周围分布丰富的本体感官器,主要分布于外侧韧带,扭伤发生必然导致感受器损伤,引发本体感觉缺失、结构性的踝关节不稳定,继而由慢性逐渐成为功能性不稳定,最终导致踝关节的功能障碍的发生[5]。

本体感觉在运动平衡的维持中起着主导作用,具有良好的本体感觉是获得较高的功能性运动的基础[6]。本研究中显示通过增加本体感受训练治疗后,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明显提高,对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及步态的改善有重要意义。本体感受训练的优点:1.减少踝关节的二次损伤2.增进肌肉骨骼系统的能力3.产生适当反馈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而提高关节稳定性及功能4.对关节、肌肉、韧带产生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的改善踝关节功能障碍,踝关节损伤在重视的生物力学重建的同时应注重本体感觉的训练肌肉控制功能的重建,方可实现踝关节功能的整体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的推广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岩.本体感觉训练应用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8):2830-2832.

[2]张学慧,刘志浩,孙丹,等.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1):30-31.

[3]翟宏伟,孙洁,巩尊科,等.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2):147-149.

[4]周敬杰,张明,张秀芳,等.本体感觉训练联合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2):151-153.

[5]张鑫,刘波,刘辉,等.本体感觉训练配合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在踝关节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12):942-944.

[6]刘欣,张云鹏,王磊,等.康复指导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中的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5):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