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遵义市部分水产品霍乱监测情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2013年遵义市部分水产品霍乱监测情况

朱琳

朱琳(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63000)

【摘要】目的了解引起霍乱流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监测时间为5-10月,每月采集水产品1次,每个监测点每月采集40份标本,合计全年240份标本。结果240份标本,检出率0.42%。结论仍然存在水产品污染风险,应注意食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390-01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从2002年开始总体处于低发水平,但局部地区暴发疫情时有发生,以食源性感染为主,特别是因海、水产品污染霍乱弧菌而引起的暴发占有较大比例,在当前低发病率的情况下,为及时发现霍乱疫情,做好疫情的监测、预警、溯源及控制,作为监测点,按照《全国霍乱监测方案(2012年版)》的要求,完成2013年的全年监测任务。

1、标本来源

其他省份

2、监测方法

监测时间为5—10月,每月采集水产品1次,采样的种类主要为甲鱼、牛蛙、贝类、鱼类等,详细记录采集地点和销售地点,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整体取样、部分取样和涂抹取样,其中1个涂抹样品应至少包括水产品的腮部、肛门和体表3处的涂抹拭子。标本经碱性蛋白胨水增菌、4号琼脂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试验。每个监测点每月采集40份标本,合计全年240份标本,对采集的粪便样本,进行包括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共6种致泻性弧菌的分离培养,每月底前将结果报告至霍乱专报系统或专用邮箱。

3、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霍乱病例,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工作,防止疫情扩散。了解引起霍乱流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掌握我国霍乱疫情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和耐药性变化,监测菌型变迁。

(3)掌握所监测我国沿海地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弧菌的构成与变化,以指导霍乱弧菌及其他致泻性弧菌导致的腹泻病的综合防治。

4、监测结果

标本名称标本数量阳性菌株

甲鱼1201

牛蛙1200

结果显示,水产品有污染,这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存在威胁,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水产品的监管力度,普及卫生知识并指导正确的食用方法。

参考文献

[1]霍乱弧菌处理标准和诊断原则,传染病相关法规汇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