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

/ 2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

潘乐肖学锋贾琼

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412008

【摘要】随着对单髁置换技术的不断研究探索以及对假体材料和适应性不断的创新,单髁置换术能为患者提供更长的生存率,并且使得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相当。本文就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患者的选择、手术要点、临床疗效、失败原因分析、近期新型单髁置换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作出简单综述。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应用现状;临床研究

Abstract:withunicompartmentalkneereplacementofthecontinuedresearchandexplorationandofprostheticmaterialsandadaptabilityinaconstantlyinnovation,unicompartmentalarthroplastycanprovidepatientswithlongersurvivalrateandoutcomessignificantlyimproved,thecurrentiscomparabletothatoftotalkneearthroplasty.Inthispaper,thepresentsituationoftheapplicationofsinglecondylereplacement,selectionofpatients,themainpointsofsurgery,clinicalefficacy,failureanalysis,therecentapplicationofnewsinglecondylarreplacementsurgeryandfuturedevelopmentprospectsarebrieflyreviewed.

Keywords:kneejoint;singlecondylereplacement;currentsituation;clinicalresearch

1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应用现状

是对骨关节炎、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化、外侧胫股关节单间室病变等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该技术提出早期因并发症多,成功率较低等因素引起了社会争议。随着对单髁置换技术的不断研究探索以及对假体材料和适应性不断的的创新,单髁置换术能为患者提供更长的生存率,并且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相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可以阻止关节炎向其他单髁发展,并且可以长期缓解关节炎症状,手术创面小,易恢复,尽可能保留骨量使膝关节正常运动,更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2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临床研究进展

2.1患者的选择

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的纳入标准也越来越详细: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不宜肥胖患者,体重在85公斤以下;工作或生活中活动量轻,无需高强度运动;屈曲挛缩在15°左右;内翻畸形小于10°;外翻畸形小于5°;两条交叉韧带需无损伤。疾病类型主要是: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或骨坏死,髌股关节及对侧间室无病变或病变轻微。

2.1.1年龄与体重

单髁置换术早期应用时肥胖患者以及中年患者人群治疗效果不明显,但现今已有文献报道三代牛津膝假体应用于体重大于85kg的患者以及年龄小于60岁的中年患者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并且生存率达到98%以上。但是亦有文献表明中年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后的早期翻修率远远大于老年患者,可能与中年人群活动量有关,因此,活动量大的中年人慎选此方法。而体重对假体的使用年限以及术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无影响。

2.1.2交叉韧带

两条交叉韧带的破损或缺失将导致膝关节不稳,已有研究采用荧光透视法对内侧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膝关节呈伸直状态下,假体后方有撞击情况发生,并且增大了假体的负担以及摩擦,术后将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一直作为单髁置换术的排除标准,未对交叉韧带不完整患者进行过单髁置换术。但近几年,已有研究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表示交叉韧带不完整的患者亦可以进行单髁置换术。研究内容为笔者对18例交叉韧带缺失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中有11例膝关节功能良好,KSS评分均在95分以上[1]。

2.2手术要点

单髁置换术的关键操作在于假体的位置摆放,假体放置的位置不对将引起骨间摩擦或者撞击,前后左右乃至上下位置都需要仔细考量。假体呈不正确旋转位置会导致受力集中于一点加速假体和聚乙烯衬垫的磨损速度;假体放置倾斜会使得假体下沉,早期易变得松动。单髁置换术早期虽然尽可能的使膝关节外翻角度恢复达到生理状态,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疗效,并且过度矫正反而加快了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发展速度。现有文献表明,40例内侧行单髁置换术患者,一直进行随访观察,发现术后力线大于内翻2°或外翻6°的患者,其翻修率远远超过其他纠正角度患者。有38例患者术后有1.5°内翻,通过定期随访发现,此些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情况良好,膝关节活动评分优秀[2]。

2.3临床疗效

单髁置换术早期因对症人群不明确、操作技术不熟练、假体质量不耐受等原因一直达不到预期的临床疗效,以及低成功率使得单髁置换术一直饱受争议。但是近几年已有研究对33例单髁置换术患者随访3年,生存率高达97%,膝关节恢复情况与功能活动情况亦达到良好水平。又有内侧间室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假体耐用率只有87%,但是KSS评分却有很大的提高,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可见单髁置换术应用于内侧间室患者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3]。

2.4失败原因分析

假体松动、移位、下沉甚至脱离、操作技术不熟练、聚乙烯衬垫厚度不足6mm、骨关节炎快速发展、并发感染、术后长时间疼痛等均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失败的可能原因。但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原因中以手术适应证扩大、操作不当为导致手术失败因素中最普遍的两种[4]。

3牛津第三代单髁膝关节系统的临床应用

牛津第三代单髁膝关节系统是由半月板产品衍变而来的新型膝关节产品,其优点是接触到了膝关节活动区域最大化,将聚乙烯的磨损尽可能降低。牛津第三代单髁膝关节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假体,第三代假体7年的生存率在97%以上,年平均磨损量在0.03mm左右。此假体的应用使得手术更加简单安全,创面更小,已经成为单髁膝关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术后当日患者就可进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练习,第二日可以安排屈膝练习,若第三日恢复良好即可扶枴下床练习行走,在术后2周时间便能去枴行走。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保护了股四头肌结构,膝关节活动没有受到较大损伤,比较容易恢复。

4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单髁置换术

目前,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虽然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下肢力线要求极高,力线出现细小的不佳都将导致手术翻修,因此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无法达到真正的微创手术。近几年,新型机器人辅助系统-触觉导向系统结合应用于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5]。术前通过对患者膝关节及下肢即髋关节至踝关节之间范围进行CT扫描,所得数据上传至系统后由计算机模拟出适应患者手术的假体大小以及截骨量,应用特定的研磨工具进行磨钻截骨,再将假体放入合适的位置,使得术后下肢力线以及嵌入其中的假体更接近于患者之前正常状态,即能提高单髁置换术的疗效,又能达到微创安全的效果。

5结语

虽然目前进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只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8%左右,但是跟往年相比已有不少提升。并且进行单髁置换术的医师手术经验与熟练程度已有很大提高、适应症标准更加明确、假体设计更新换代以及并发症减少等临床发展亦是推动着单髁置换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新型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单髁置换术是单髁置换术研究进程中真正实现微创手术的关键,并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假体更接近生理状态,疗效明显,具有很后的发展前景。新型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例如目前微创单髁置换术因其高费用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上。随着医疗科技与信息化相结合,新型手术方式在慢慢取代传统手术方式,单髁置换术的研究发展将向着提高生存率,降低翻修率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凯,高石军,董江涛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30-133.

[2]张启栋,郭万首,刘朝晖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早中期并发症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4):443-447.

[3]杨曦,许红林,李天鹏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初步结果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5):511-513.

[4]代梦萍,祝双,罗均梅等.两种不同手术配合方式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0):55-55,57.

[5]刘涛.膝关节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的选择和远期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4,(26):82-83.

[6]童培建.复杂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J].中医正骨,2013,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