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刘洋

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浙江绍兴312033

[摘要]语文课程为初中生的各门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其中考高考中必考的主课之一。但是目前的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慢提高难的问题,作为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其提高语文水平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探讨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为出发点,为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促进作用

语文科目是初中教学中较关键的一门学科,其也是学生在学习时代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技能。最近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核心素养概念开始出现在各个教师的教学思想中,成为其教育的方向。并且通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切实地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我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借此提高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也为其他的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教育是为提高其语言的应用能力打基础,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重要一项内容。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离不开语言的辅助,但是怎样进行语言的运用却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普遍存在着分析能力差,对于语言中的技巧等基本功掌握得不够扎实等问题。因此我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育上,导入了情境教学法,借此经常鼓励学生应用并且会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其一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这样特定的锻炼中将语言技巧有效地发挥到最大化,提高其语言运用基本功。

在语文课堂上我会在讲解完课堂的知识后,向学生提问一些语言方面的有趣问题,例如我会举例UPS快递的一句经典广告语“珍惜所托,一如亲递”这句话,让后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广告语中哪个字是一语双关呢?谁能将这句话扩充一下呢?通过这些看似简单又有趣的句子上,来使学生体会语言巧妙应用的感受,让其在培养一定的预感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建立自己成熟的语言系统。

二、重视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语文思考能力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正常的思考能力支撑,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依靠自己的思维来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效果观察发现,其在语言的分析问题上常常出错,并且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较缓慢,这与其语文的思考能力差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突破自己的语文学习困境,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逻辑能力,为提高其语文素养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孔乙己》的讲解中,我让学生去思考鲁迅先生从几个方面去描写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呢?同学们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上,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会有什么启发?描写一个人的时候侧面的描写性格是不是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可以使学生通过思考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习惯,也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语文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出较有水平的文章来。因此要重视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让其在表达上更有层次感。

三、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美感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很多内容精美的文章流传至今。作为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是将目光放在学生的语文成绩上,要多方面培养其具有一定的语言情怀和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也是践行新课改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一些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对事物的基本鉴赏能力,为其在写作中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一文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这首流传至今的精品文章的精髓,我会导入几个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大家通过对《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阅读后,有什么体会?哪些语言是让你们难忘的?作者的抱负是通过哪句话体现出来的呢?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可以使同学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文章中发现“美”、自己会表达“美”,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使学生陶冶了情操,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会渐渐培养其对美的发掘能力和对美的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为其感受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方面提高了其语文的学习能力与语言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陶冶情操,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四、重视传统文化传递,提高语言文明传承

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标志,而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对我国文明传递的一项有力表现,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自己祖先精神文明所在,树立其自觉的文化意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民族文明延续的责任感。我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为学生讲解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可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民族精神。

例如我在语文的课堂上,会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来导入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视频,如对中国节日的介绍、炎黄子孙一词的由来等,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如,我会向同学们讲述国外盗用我国“端午节”文化来申请专利的新闻,让同学们心中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的使命感。通过这些教育可以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增强责任心,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结:

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符合新课改下教师教学的思想趋势,是更科学有效的教学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得心应手,使其不但保证了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为我国的语言文化传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是将目光放在学生的成绩提高上,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的培养,让其在日积月累下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中其他课程的理解掌握以至于未来的生活中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媛萍;高中生厌学语文现象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施琴;新课标下流行文化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渗透与影响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5年

3.王俊华;中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D];渤海大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