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M机结合红外线照射疗法在老年人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CPM机结合红外线照射疗法在老年人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体会

李燕

李燕(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外二科510507)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14-01

【摘要】目的探讨CPM机结合红外线照射疗法在老年人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评价27例老年人患者行股骨骨折术后予CPM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的效果。结果较传统方法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90%以上。结论CPM机结合红外线照射疗法操作简单,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CPM机红外线照射股骨骨折功能锻炼护理

老年人钙质流失严重,导致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骨折,特别在股骨部位,尤其在摔倒时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见。老年人在体质不如年轻人,多数老年人又患有多种疾病,手术后更因害怕疼痛,不敢活动,或是想活动力不从心,怕麻烦家属、医生和护士,而且有些老年患者害怕活动会导致内固定物断裂,种种因素促使多数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差。

CPM(continuouspassivemotion)广泛应用于骨伤及骨关节术后的治疗和康复[1],红外线在临床上普遍使用,我科通过CPM结合红外线灯照射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进行早期干预,并加强康复功能锻炼期间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2月股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且无其他并发症的老年患者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55-80岁,平均68.7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结果7例,股骨髁上骨折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行钢板内固定7例。

2治疗方法

在术后6小时麻醉消失,患肢末梢血运佳,各趾活动正常情况下,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的等长收缩功能锻炼及踝关节功能锻炼;健侧行直腿抬高及抱膝锻炼,每日10-20次。术后第一天先行红外线灯照射术区,分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使用10天为一疗程。使用红外线注意不能烫伤,应保持距术区一肘距离,注意观察术区周围皮肤颜色及皮温,老年人热感不如年轻人灵敏,及时调整红外线灯照射的距离,照射完毕后,还可采用中医按摩手法促进患肢血运,使肌肉放松,并注意保暖,上下午照射后将患肢置于CPM膝关节锻炼器上,从最小角度(0-30°)开始,治疗10分钟后,加大伸屈度至病人能忍受,20分钟后再次加大伸屈度数,每次治疗40-60分钟,运动幅度及速度,由患者的承受能力由小到大,由慢到快来调节,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力求每天的屈伸度数都有增加,但也以病人的耐受为前提,不能影响下一次的锻炼,并避免活动过度产生新的损伤。

3治疗结果

3.1判断标准:

①膝关节活动度为优:活动度在91~120°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基本消失,日常活动不觉疼痛。②膝关节活动度为良:活动度在61~90°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明显减轻,日常活动稍感疼痛。③膝关节活动度为一般:活动度在31~60°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稍有减轻,日常活动会感疼痛。④膝关节活动度为差:活动度在0~30°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基本没有减轻,比较疼痛。

3.2结果

27例患者治疗后在术后3天-5天,肢体肿胀开始减退,无一例移位,也无切口裂开,优:24例;良:2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6.30%,取得满意效果。

4讨论

老年患者因突然外伤导致躯体功能障碍,产生巨大的压力,患者及家属均难以接受,不能积极应对,担心患者会发生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脾气暴躁,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悲观失望,少言寡语,术后害怕疼痛和不敢活动。导致易发生关节粘连和肌肉纤维化,发生关节僵硬。红外线灯照射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提高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炎性物质和水肿的吸收,还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张力,有解痉镇痛效果。CPM机使髋、膝、踝关节产生同步连续性运动,模拟人体大腿肌肉带动骨骼的方式作用于膝关节,加强了关节各肌群的收缩,增加了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疼痛和肿胀的消失.两者相结合,进一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但由于老年人年纪偏大,面对CPM机及红外线灯有怀疑心理,使用前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介绍CPM机及红外线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护士应熟练操作,介绍成功案例,消除患者恐惧和害怕疼痛的心理,在患者进行锻炼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决心。应向老年患者说明锻炼的重要性,讲明在锻炼中感觉到的疼痛是正常的反应,不感觉到痛感,锻炼就没有效果,使病人对疼痛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疼痛会随着活动量的加大,手术后关节炎性反应的消失而渐渐减轻,这样,老年患者才会更加容易接受。在被动锻炼的间隙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锻炼,逐步增加主动锻炼代替被动锻炼,防止对机器产生依耐性。早期锻炼时应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随着CPM的牵拉而脱落,并注意观察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量少易造成创面肿胀,增加患者痛苦,引流量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倾向,增加锻炼的危险性,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停止锻炼时要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促使肿胀消减,并保持膝关节处于最大的屈曲位。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改善,康复是骨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CPM机与红外线灯在临床上应用具有安全适用,缩短病程,简单易操作,并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医疗知识,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使患者治疗和功能康复同步进行,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率,达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943-1946.

[2]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5-176.

[3]王敏,苏文萍,李金华.对老年伴有并发症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指导[J].现代康复,200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