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古典时期玛雅城邦奇琴伊察浅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后古典时期玛雅城邦奇琴伊察浅探

夏西遥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

摘要:玛雅文明出现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前古典时期。随着在古典时期普客(Puuc)文明的繁荣,玛雅文明的中心从佩藤地区转移到了尤卡坦半岛。在此期间,玛雅文明最重要的一个中心便是尤卡坦的奇琴伊察。奇琴伊察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即现在的墨西哥蒂伦地区,是玛雅文明遗迹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城邦。

关键词:玛雅,奇琴伊察,后古典,尤卡坦,古文明

关于奇琴伊察,迭戈•德•兰达主教(ObispoDiegodeLanda)在他写于1566年的《尤卡坦纪事》中是这样描述的:“奇琴伊察是个很好的地方,距伊察玛尔10里格,距巴亚多利德11里格。据说有三兄弟从西边来到此处成为此地的君主,他们信仰宗教,所以建造了宏伟的神庙……印第安人认为,统治居住在奇琴伊察的伊察人的是一位名叫库库尔坎的伟大君主,奇琴伊察的主要建筑——库库尔坎金字塔可为此作证。”

在经济方面,几乎所有植物学家都一致认为,新帝国的高度文明首先是与玉米的种植密不可分的。玉米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印第安人的主食,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的美洲国家居民以玉米作为主食。玛雅的经济基础就是玉米农业,他们的玉米种植方法和三千年前的原住民几乎如出一辙:先砍掉树木,和杂草一起烧掉,然后以草木灰作为肥料进行播种。每隔几年会进行休耕。这种玉米种植方法被称为“米尔帕农业”,来源于阿兹特克语“米尔帕(milpa)”,意为玉米地。

该时期主要的农耕工具是一端尖利、用火淬过的细棍以及石斧。奇琴伊察地区的米尔帕的面积一般为四到五公顷。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玛雅人不会超过两年连续耕种同一块玉米地。可见玛雅人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保护耕地的概念。商业也是城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玛雅人的商业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这种物品交换一般发生在宗教仪式或集市日,和其他玛雅城邦一样,奇琴伊察地区的流通货币仍为可可豆或其等价产品。

政治方面,在整个后古典时期,玛雅城邦的统治者都是一个由玛雅潘、乌斯马尔和奇琴伊察的酋长组成的联合会。“阿拉克•乌伊赛克”,同样也被称为“阿乌”,在玛雅语中表示“国王、君主”的意思。“阿拉克•乌伊赛克”拥有的权力非常大。他负责制定城邦内外的政策、任命下辖村镇的首领等。在奇琴伊察武士庙的壁画上,人们可以看到一位坐着的“阿拉克•乌伊赛克”的形象,他右手拿着的很可能就是后古典时期的权杖。通常认为,玛雅社会被分为四个阶层:贵族、祭司、平民和奴隶。地位在“阿拉克•乌伊赛克”下一级的首领被称为“巴塔卜卜”,他们是负责管理村镇事务的地区首领。根据兰达主教的记述,首领和祭司之职是世袭的,而且都从贵族阶层里选出。而平民阶层不单要维持其自身和家庭的生活,还有义务供养首领和地方长官以及祭司。另外,平民还需参与祭祀中心和公共建筑的修建工程。而在五种情况下玛雅人会沦为奴隶:1.生来就为奴隶;2.因犯了某些罪行而被贬为奴隶;3.在战斗中成为俘虏;4.成为孤儿;5.在集市中被买卖。通常来说,地位较高的战俘会被用来献祭,这一幕可以在奇琴伊察武士庙的壁画上得以印证。

而说到奇琴伊察,最重要的则是他们的宗教。据玛雅古籍《契兰巴兰》一书记载,伊察人被称为“虔诚的人”。玛雅人的宗教一开始是一种自然崇拜,没有太正式的组织或献祭,也没有繁琐的仪式。后来有了种植农业之后,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玛雅人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因此宗教慢慢演变得更有组织性,他们所崇拜的神也被具象化。

由于尤卡坦半岛地区的地表为石灰岩,能很快地吸收雨水,因此该地区的水源大多为地下河。玛雅新帝国时期所在的尤卡坦半岛北部降水稀少,因此唯一能接近的干净水源只有洞穴和天然井。最初玛雅人把这些天然井称为“索诺特”,后来的西班牙人将其翻译为“天然井(cenote)”这个词。奇琴伊察的天然井中最有名的是“圣井”,也被称为“奇库井”或“献祭井”。这口井直径约为60米,最深处达13.5米。该井位于库库尔坎金字塔的北部,通过一条长约300米的小径与之相连。根据十六世纪的玛雅传说记载,玛雅人向圣井中投放的祭品包括处女。经过考古学家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打捞复原了大量圣井中的物品和人类遗骸,其中有金银制作的装饰品和日用品,以及大量的头骨。这些祭品是在祭祀仪式中被投入圣井的。库库尔坎金字塔,也被称为“城堡”,具有宗教和天文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向被阿兹特克人称为“克查科瓦特”的羽蛇神库库尔坎致敬;另一方面,在每年的春秋分日金字塔上的光影会像蛇一样从塔顶游走至塔底,从而具有天文历的功能。

唯一真神乌纳布库的儿子伊察玛是玛雅万神殿中的众神之神,被誉为“天神”、“日神”和“夜神”。他是一个没有牙齿脸颊凹陷的长者形象。而雨神查克则长着长鼻子和两颗弯曲的尖牙。因为玛雅新帝国所在的尤卡坦半岛雨水稀少,所以在那个时期雨神受到更多崇拜。和伊察玛一样,雨神查克也是“仁慈之神”,掌管造物与生命。另外,在玛雅人崇拜的众神里面,还有玉米神、死神、极星神、战神甚至自杀神。可以说玛雅人崇拜的神已经细化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奇琴伊察是后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一个重要城邦,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要的宗教建筑如库库尔坎金字塔;其以玉米为基础的经济和高效的“米尔帕”种植方式,以及在其内部和与邻邦之间的商业往来等。玛雅并不是一个政权牢固的帝国,甚至都称不上是一个帝国,而是一个有着相似的文化、语言、习俗的城邦的松散联合。首领是每个城邦的最高统治者,社会被分为几个阶层;玛雅人非常迷信,是宿命论者,宗教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更确切地说,玛雅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都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圣井对于伊察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他们整个宗教世界的中心。在玛雅人的万神殿中供奉了很多神,有些神代表善良而另一些预示厄运,每一位神都掌管着玛雅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作为灿烂的玛雅文明的一个重要城邦,奇琴伊察毋庸置疑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NCONAARAGÓN,J.J.,José,S.F.,&HUCHIMHERRERA,J.(2012).LossistemasdeproducciónenlasantiguasciudadesdeUxmalyChichenitzá.Etnobiología,10(2),10–19.

[2]LACADENA,A.,&CIUDADRUIZ,A.(2009).Reflexionessobrelaestructurapolíticamayaclásica,1–34.

[3]MORLEY,SylvanusG.(1972):LaCivilizaciónMaya.México:FondodeCulturaEconómica

[4]WEBSTER,D.,&Sanders,W.(2001).Laantiguaciudadmesoamericana:teoríayconcepto.ReconstruyendoLaCiudadMayaelUrbanismoEnLasSociedades

作者简介:夏西遥,(1990年6月—)女,汉族,重庆市人,学历为本科,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