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何明兰

何明兰(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中心小学校重庆巴南40132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着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训练,数学思维的开发等任务,所以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责任重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课堂小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应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新知,应该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等,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才会培养出更加有建树的学生来。

关键词:小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生活;应用;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0-166-01

小学数学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太多的学问,教师如果能够潜心钻研,探索出更有价值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必然会百花齐放,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小学数学策略。

一、注重设置课堂小结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忽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是上课伊始调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在课堂结束时,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回顾所学新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收获,体会到成功,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数学时的乐趣。此外,课堂小节还可以为下节课的学习创设悬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在没有任何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自己主动的预习下节课所要讲的新知,由此便起到了延续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教学“互质数”时,我们可以组织同学们以谈话的方式说说今天都学到了些什么?是怎么学的,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最后剩下5分钟,我们可以让大家来做游戏,让8号的学生站起来,自报自己的学号,接着让与学号8互质的同学起立,这一说立即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和思考,都在想自己的学号是否和8互质,这样及时得到了知识的反馈,并及时纠正错误,适时地总结出互质的种种情况。这样的课堂小结,既有情趣,又有创造性地发展。从而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从欢乐中来,又从欢乐中去,让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脑子越用越灵活,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如果能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对于更好地学好数学会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数学中培养孩子能力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会使很多孩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更多的给予孩子动手实践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增多,势必会影响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实践过程记录的也不是很理想。经过几次动手实践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动手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注重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四、注重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7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五、注重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开门见山发,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我这里强调的是复习导入法,所谓“复习引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的学习就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复习引入式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适应了这一特点,它在许多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应用非常广泛。复习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引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例如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复习引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复习引入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引入”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引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了的目的。“引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复习引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小学数学教学任重道远,衷心的希望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能够放下心来,潜心钻研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逐步探索出更加有实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国教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