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

余新文

余新文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新辅助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3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对比研究,由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68例观察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新辅助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68例对照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常规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3年生存率以及治疗表现出的毒副作用,最终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完成治疗后,在3年生存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在出现放射性肠炎以及放射性膀胱炎等系列毒副反应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辅助治疗方法选择新辅助放疗,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程度明显,确保对复发病灶实施再次放疗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剂量空间,最终显著提高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辅助放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

对于女性,宫颈癌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几年,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呈现出较高的疾病死亡率。针对宫颈癌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选择根治术、化学药物以及放射性的方法进行治疗。上述系列方法获得的效果较为一致,但是无法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患者会表现出诸多的毒副反应【1】。针对患者完成宫颈癌手术后实施辅助性放疗,将靶点部位放射量加以增加后,可以有效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最终发挥显著的临床治疗价值。为了探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新辅助放疗方法实施干预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3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完成随机分组后,对68例观察组患者辅助治疗方法采用新辅助放疗,最终效果可观,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3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对比研究,由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观察组:年龄范围为33岁-56岁,平均年龄为(42.5±2.5)岁;对照组:年龄范围为35岁-59岁,平均年龄为(42.6±2.9)岁;观察对比所有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层次,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以及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68例对照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法选择常规放疗;主要利用直线加速器对宫颈癌患者的骨盆展开全方位扫描,保证上界达到患者腰部4水平-5水平,下界达到患者的闭孔下缘,要求两侧需要未超过患者股骨头内部的三分之一,调整对患者实施放疗的总剂量为DT45gy/25次,每次在对患者实施放疗的过程中,控制剂量为GT1.8gy/次,每周对患者实施放疗的时间5天,要求连续性对患者实施放射性治疗,前后共包括两术野,主要选择垂直照射的方法,控制治疗的总疗程为4周,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的过程中,选择MLC多叶光栅对患者进行干预,将患者的正常组织有效遮住【2】。

1.2.2观察组方法

患者的体位选择俯卧位,将双手放置于患者的前额,保持双腿并拢,选择CT模拟机对患者进行干预,在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控制层厚为5毫米。上至患者辅助动脉分叉的位置,下至患者闭口下缘的位置,顺着患者的髂血管,外放肾脏为5毫米-7毫米,于患者的腹部外放为10毫米,其余位置外放为5毫米,与此同时针对危及器官实施有效标记【3】。利用直线加速器,对患者的术野(5个)实施照射,调整处方剂量为95%PTV45gy,每次对患者实施分隔为1.8gy-2.0gy,每周对患者实施照射的时间为5天,需要连续照射,共需要对患者照射的次数为25次。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对于两组患者全部通过外周静脉的方法,同步选择紫杉醇、5-氟尿嘧啶以及奈达铂等化学药物进行配合治疗【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完成放疗后,针对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针对两组患者实施平均3年的随访,利用B超以及CT检查的方法对患者实施辅助检查。针对两组宫颈癌患者3年出现疾病复发转移的情况以及3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展开所有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毒副反应以及3年生存率等凭借X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毒副作用

治疗后,在出现放射性肠炎以及放射性膀胱炎等系列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具体见下表。

表1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毒副反应临床对比[n(%)]

3、讨论

针对宫颈癌患者,临床对其实施单纯手术治疗以及实施单纯放射性治疗,临床获得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是临床对患者实施单纯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表现出较高的疾病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存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单纯对患者选择放射性治疗的方法,表现出较强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针对患者实施宫颈癌手术后,对患者实施辅助性放射性治疗,能够将患者正常组织以及器官放射量显著减少,最终将患者肿瘤病灶局部控制率显著提高,进而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放射损伤【5】。

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完成治疗后,在3年生存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在出现放射性肠炎以及放射性膀胱炎等系列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有效阐明新辅助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干预的临床价值。

综上,临床选择新辅助放疗的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展开辅助治疗,能够将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将患者的预后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钟亚娟,张蔚,易跃雄,等.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术前用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5(08):623-626.

[2]袁红香.奈达铂、紫杉醇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6(38):90-91.

[3]苏小岩,胡艳,张文涛,等.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5(33):77-79+4.

[4]任玲.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6(02):50-52.

[5]徐祯祯,权循凤,蒋俊,夏明林.调强放疗联合p53基因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J].安徽医学,2015,7(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