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血清及体液中的表达

/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血清及体液中的表达

王敏

王敏(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163453)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5-0181-02

【关键词】肺癌VEGF血清

肺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关肺癌的诊断和检测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众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特异性促进内皮细胞激活、增殖及直接参与血管增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关系密切。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5例肺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以及1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探讨VEGF与肺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肺癌组: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39~81岁上述病例均经病理确认。血清对照组:20例体检正常健康人,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4~50岁。良性疾病胸腹水组:10例良性疾病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45~78岁。

1.2试剂与仪器

CytelisaTMhumanVEGF试剂盒购自美国BIOSOURCE公司,使用仪器有TECANSUNRISE酶标仪和TECANMR12/4R洗板机。

1.3方法

各肺癌患者和血清对照组正常健康人抽取空腹静脉血2ml,10例肺癌患者和10例良性疾病患者抽取胸腹水,即时分离血清及胸腹水,-40℃保存待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过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资料进行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

2.结果

2.1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VEGF浓度的比较

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VEGF的浓度比较结果见表1,肺癌组血清中VEGF浓度均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两组VEGF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肺癌组血清与血清对照组比较t=5.843,P<0.01);肺癌患者胸腹水中的VEGF浓度与良性疾病胸腹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肺癌组胸腹水与良性疾病胸腹水组比较t=5.124,P<0.01)

2.2肺癌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VEGF水平比较

对16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中VEGF浓度测定,其中11例VEGF浓度较手术前明显下降,5例VEGF浓度升高。经配对资料t检验分析,VEGF浓度升高组和降低组与自身手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近年来研究认为,肿瘤的恶性增殖、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受到与酪氨酸蛋白激酶(PTKs)受体结合的特异性生长因子的调控,VEGF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与PTKs相结合的血管形成因子,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特异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VEGF为含特征性8个半胱氨酸残基的分泌型二聚体糖蛋白,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在正常胚胎发育时VEGF有广泛的表达,正常成人的组织中VEGF呈表达低水平,但在肿瘤患者中表达异常升高,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有文献报道VEGF与其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PTKs结合能诱发钙离子快速内流,诱发相关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内皮细胞磷脂酶C活性,通过肌醇脂的水解促进第二信使形成,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另一方面VEGF可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大分子物质的漏出,有助于血管外基质的形成为血管内皮细胞膜的增殖、血管的形成提供支架,辅助新生血管形成,所以VEGF在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已证实VEGF可来源于肿瘤细胞的表达和分泌。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55例肺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浓度,以及10例肺癌患者和10例良性疾病患者胸腹水中VEGF浓度。结果表明:肺癌患者术前与正常对照组VEGF浓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有高水平表达,其原因可能是肺癌组织VEGF水平增高,癌细胞分泌的VEGF被单核细胞、血小板储存并随穿过血管壁的血细胞进入循环血流中释放,同时又因VEGF本身可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加快VEGF的扩散,使得外周血中VEGF浓度增加。同时检测肺癌患者胸水中VEGF的浓度,呈高水平表达,与良性胸腹水VEGF浓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原因可能是VEGF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癌性胸水。癌性胸腹水肿瘤细胞腹腔滋润和转移的结果,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新生血管的形成为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必要过程。大量研究证明,VEGF可促进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另外,国外大量动物实验表明,VEGF与恶性胸腹水形成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许多肿瘤的腹膜转移依赖于VEGF的水平。抑制VEGF及其受体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胸腹水的形成。因此,针对VEGF的药物和基因治疗策略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OhtaY等对43例出现复发及61例不出现复发的I期肺癌进行研究,发现在早期VEGF高表达与肺癌的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笔者观察了16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1个月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1例患者1个月VEGF浓度明显低于手术前的水平,说明肿瘤组织切除后血清中VEGF高表达水平大为降低,11例患者半年内未有复发;5例患者术后1个月VEGF浓度较术前升高,国外报道有肺癌患者术后1周VEGF浓度可较术前高3~4倍,确实与肿瘤复发有关,可能是VEGF刺激了潜伏在外周的转移癌组织迅速生长的结果。另有报道大手术后出现VEGF暂时性增多,可能与大手术时血管生成性刺激活爆发性创伤刺激对VEGF的生成作用增强有关,且其增高为暂时性。笔者选择的患者复检时间为术后一个月,减少了创伤刺激等非肿瘤性病理过程中VEGF过度表达对VEGF测定可能的干扰,这5例肺癌患者术后VEGF浓度的增加程度低于文献报道。在排除非肿瘤影响后,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VEGF浓度较术前增加的原因是否与术后肿瘤血管再生抑制机制的减弱从而导致肺癌转移和复发相关,值得进一步增加病例数进行观察和随访患者。总之,VEGF浓度的测定可对肺癌进行辅助诊断,同时对检测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可能对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孙达春,张爱华,李小亮,等.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与血液粘滞度变化的初步临床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

[2]庄书斐,叶其壮.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前景[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

[3]谢田刚,李志,杜彬,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血清及体液中的表达[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4.

[4]朱武凌,范秉琳.肝癌患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原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