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会计实习形式之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中职生会计实习形式之比较

曾文兰

曾文兰(深圳市龙岗中专)

摘要:会计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会计实习课程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会计专业实习形式的分析、比较,深入地分析各种实习形式的优缺点,并根据各种实习形式的特点对实习课程的设置进行理论指导。

关键词:中职生会计专业实习形式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技能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量。就会计专业而言,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社会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为了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专门针对中职生会计实习情况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中职生会计专业实习现状介绍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纯粹依靠社会实践来获取技能,已越来越不可能,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又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中职毕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够,是当前众多用人单位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就整个会计专业而言,目前的教学效果是:有的同学会计理论知识不错,但实践能力差,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快速承担起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连最基本的原始凭证都不会填写,更不谈编制各种类型的报表。由于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实践环节设置不够,学生无法受到相应的科学训练,导致了很多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后承担不了相应的工作。中职会计专业的的实习教学工作安排的不够合理、学生自身基础差等因素导致了其学生动手能力差、操作技能不够等现象。

1.1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理想后,不能顺利进入普通高中,而选择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这些学生往往文化课程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足,而他们年龄偏小导致社会实践经验不够,很少有学生会考虑到毕业以后应该从事什么岗位或在学校里面应该怎么加强专业实习。

1.2学校缺乏对专业实习教学的深入认识与合理规划。会计专业是中职学校的传统专业之一,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相对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财务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发展到现在,由于很多学校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定位有偏差,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设置得不够合理,更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实施方案,导致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随意性大。这一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1.3会计专业实习安排不够合理。很多学校的专业实习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课程教学安排,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有的学校设置大量的理论课程,不重视实习;有的学校对实习课程的考核不严,导致大量学生不参加专业实习。

2中职生会计专业各实习形式之比较

2.1基础会计实习基础会计实习,一般是安排在一年级开展,与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同步进行,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以及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在讲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同时,一般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够合理反映企业实际运作的会计实体作为案例,让学生清楚的掌握包括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等基本的会计概念和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通过开展基础会计实习,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热情,中职学生从初中毕业后,就继续进入学校学习,往往由于年龄偏小,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太敢兴趣,而开展基础会计实习后,能够大大地补充学生的社会知识和会计实体运作模式,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际场景的描述和演示,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溶于实际的实习中。

基础会计实习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其可操作性不够强,因此往往只能作为基础理论知识的补充。

2.2会计岗位模拟实习会计岗位模拟实习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相对基础会计实习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实习形式。该形式一般通过采用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事业单位等会计实体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记账活动,将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实在在地操作一遍或多遍,以达到对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系统的综合的了解。会计岗位模拟实习大致可分为手工操作和上机操作。手工操作是指,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建帐等基础环节开始,到编制出各种会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表,独立地完整地操作一遍。上机操作主要是,让学生对手工操作过的实习资料,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再实际操作一遍,即从帐套的建立到报表的输出等一整套环节。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之后,能够更直观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经验。

会计岗位模拟实习通过让学生独立地填写大量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等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会计岗位模拟实习更多的仍然是一个模拟的阶段,学生没有实际地与企业进行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理解。

2.3轮岗综合实习轮岗综合实习是整个中职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实际演练,重点是提高学生独立处理全盘账务的综合能力。一般轮岗综合实习包括会计的核算训练,纳税申报训练和银行结算业务训练三个方面。会计核算训练和银行结算业务训练一般采用学生分组分岗位的方式进行实习。每5人为一组,每组内的成员按照岗位的分工,分岗位进行操作实习。比如,银行结算业务训练中,可以把小组成员分为收款方、收款方开户银行、付款方、付款方开户银行和被背书人。各小组成员通过轮岗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掌握国内票据结算业务和国内支付结算业务的操作流程。

轮岗综合实习由于采用小组的方式进行实习,能够让小组成员充分进行沟通与合作,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轮岗实习后,每个学生都是反复经过训练(5遍以上),更容易掌握各环节操作技巧与流程。

2.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提高阶段,通过让学生接触企事业单位,参与企事业单位工作,在了解社会的同时检验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巩固专业知识,找出自己的专业不足,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由于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充分地锻炼其能力,因此,一般的中职学校都很重视这一阶段,纷纷在社会上为学生找一些实习单位。顶岗实习除了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外,也有利于教师实践经验的提高,通过了解实际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能够有效帮助年青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带来很多好处,但同时,由于企事业单位接受学生实习也会带来很多风险,因此,一般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顶岗实习的开展。

2.5各实习形式之比较通过对以上各种实习形式的比较,基础会计实习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在开始基础理论课的同时,开展基础会计实习教学,其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会计岗位模拟实习一般安排在二年级,其与岗位教材教学是同步进行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每一个会计岗位上的核算能力;轮岗综合实习安排在三年级,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出来全盘账务的综合能力;顶岗实习是安排在毕业生离校之前的两个月,主要是为了找到学生知识体系的不足,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因此,各种实习形式都是有其优势与劣势的,不可能哪一种形式能够完全满足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习需求,各学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实习形式的充分运用与合理安排。

3中职生会计专业实习课程科学设置的建议

根据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结合各种实习形式的比较,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习课程应合理设置。一方面,每一种实习形式,都有其适用性,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要保证以上几种实习形式都积极开展,不能出现只开设部分实习形式而忽略了其他实习形式。另一方面,各种实习形式又各有其针对性和特殊性,一定要根据课程的设置,综合权衡,重点区分,对于作用不大或效果不明显的实习形式要少安排课时,对效果积极的实习形式重点强调。

4结束语

总之,要培养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能够达到承担本职工作岗位的任务,为社会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有用人才,单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是肯定不够的。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积极通过合理科学的配置基础会计实习、会计岗位模拟实习、轮岗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芝芳.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实操水平[J].长三角,2009(3):69-70.

[3]余浩.会计职业技能仿真训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