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街西段跨和兴路立体交叉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9-19
/ 1

文昌街西段跨和兴路立体交叉规划研究

邢贺云邱国平

摘要:对文昌街西段跨和兴路立体交叉规划进行研究。分析了工程竣工前后交通状况、行人过街问题、交通噪音问题。

关键词:立体交叉;规划;交通

引言

和兴路与文昌街交叉口是哈尔滨市二环路重要的交叉口之一[1]。研究其规划问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对今后的相似工程也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1规划对交通状况的优化

1.1工程竣工前状况分析

工程竣工前和兴路与文昌街交叉口交通行为复杂,交通延误较大,服务水平较低,成为影响该地区路网整体水平的一个问题节点,其布置图如图1所示。

和兴路与文昌街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属于D级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现有的交通需求,需要进行立交工程规划。

1.2工程竣工后状况分析

哈尔滨市文昌街西段打通工程于2006年启动。跨越和兴路桥梁为24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宽为25.5m。属于城市主干道;主线设计车速40km/h。

经调查发现,工程竣工后和兴路与文昌街交叉口的交通条件较好,能满足设计远景年为20年的交通需求。

2工程规划负面影响

2.1行人过街

和兴路与文昌街交叉口现有的行人过街斑马线距离过长,行人的步行时间过长,导致与机动车车流发生冲突,产生不安全隐患。原林大和兴路天桥到文昌街道路中线处距离约为126m,距离过远,而桥下跨67m宽的和兴路还未设置斑马线方便行人过街。另外该立体交叉未能考虑一些弱势人群的过街需求,典型弱势人群见表1。

上述弱势人群的存在更加剧了跨和兴路、文昌街的困难局面,为此可以通过设置地下行人过街通道的方式加以解决。其周围有一定的商业设施,包括医院及娱乐设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设地下通道将有利于活跃经济。

2.2交通噪音

由图1可见,附近的大学和医院等设施都遭受了噪音的困扰,而该桥至今未设置减噪措施。测试了附近临街高层住宅,其中主卧室无论是开窗还是关窗其噪声级均超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的白天室内允许噪声级三级[2]标准要求。

3结论

(1)该规划显著改善了交通状况。通过竣工前后的对比以及交通延误分析明显发现车辆通行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延误状况显著改善,加强了哈尔滨二环快速路的通行能力。

(2)行人过街未充分考虑。和兴路与文昌街交叉口现有的行人过街斑马线距离过长,跨越和兴路无人行通道,桥梁的建设加快了车速也对行人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设置地下通道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3)噪音污染严重。无论是从相关数据还是周围居民的反映都显示出跨越和兴路的24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噪音过大的问题,为此建议设置隔音板来降低噪音的污染。

参考文献

[1]蔡云霞.哈尔滨市政桥梁方案选择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王舒扬,李英,杨忠振.城市临街高层住宅楼交通噪音的控制方法[J].城市问题,2006(5):32-35.

作者简介:邢贺云(1977~),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E-mail:djgdjgdj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