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PACS应用设计及质控流程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医学影像PACS应用设计及质控流程探讨

付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北京100043)

【摘要】目的:探讨PACS在医学影像的应用设计及控制流程,以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从而完善就诊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应用PACS的情况,对其运行、流程、控制等进行分析。结果:诊断治疗、诊断报告处理速度、报告合格率及图像优质率均有明显改善,就诊检查例数明显增多,质控流程明显得到了优化与完善。结论:PACS应用对医学影像检查具有巨大的影响,检查量有所增加,优化了质控流程,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PACS;质量控制;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18-01

PACS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是应用于医院影像科的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与医院信息化技术。我院2011年从GE公司引进该系统后,经过调试及试运行,系统能正常运作后,开始投入使用,至2015年2月,经过几年的使用时间,显著提高了影像科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尤其在诊断报告的出示方面,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本研究对影像PACS应用设计及质控流程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设备

采用框架和多配置方式建设:一台服务器+数字化存储,配置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RIS)登记工作站三台,报告+审核工作站近12台,进入设备.有数字化放射成像设备(DigitalRadiography-DR)两台,DR床旁机一台,DR乳腺机一台,CT、MRI各两台,激光相机三台。

1.2方案设计

建立可以提供全院应用的PACS模式框架,首先应用于医学影像中,设备检测运行良好后进行整合,拓展全员应用PACS。

1.2.1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的功能

图像评价、诊断报告及各种量化资料的录入,资料录入后自动生成ID管理,各设备进行统计分析。这种运行模式可以提高图像优质率、报告合格率等。

1.2.2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的功能

图像标准化协议(DI-COM3.0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inMedicine.1993年推出的医学影像设备的国际标准通讯协议)互传信息功能(WORKLIST)[1],报告生成、审核、存档、调阅、浏览速度、在线时间、合理流程等。

1.2.3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无缝整合的HL7协议、开放性等。

1.3流程

2011年底~2015年2月共照片84701人次,曝光143620次。

1.3.1除普通照片外,还有床旁照片,CT、MRI等也使用数字化处理。

1.3.2登记时按照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的顺序自动生成患者ID的方法,记录曝光次数、检查部位、联系方式、收费情况等。

1.3.3放射检查前,确认患者ID及检查部位。

1.3.4对需要图片的患者给予“加片”。

1.3.5信息记录要完整准确。

1.3.6报告数据录入:报告阴/阳性,图像优、良、差,诊断结果。质量确认“通过”、“不通过”;随访资料的登记。报告要规范。

1.3.7科室负责人不定期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2结果

2011年底~2015年2月共检查患者84701人次,曝光143620次。实现数字化运行。

2.1登记时按照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的顺序自动生成患者ID的方法,保证了患者ID号的唯一性,对患者资料的入档等资料处理问题有重要意义。

2.2全院应用PACS系统实现了医学影像的数字化管理。

2.3工作流程有重大改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出现率,提高了报告的准确性。检查室只需确认患者ID和检查部位即可,使工作程序由繁变简,使图像阅读、调阅更加便捷,避免了归档错误,降低了差错的发生率。

2.4使患者的就诊程序简单化,减少了患者的候诊时间。

2.5图像质量大幅度提升,照片优质率有所提高,无废片。提高了图像质量。

2.6检查、报告、审核按照时间先后进行,进高级医师审核签发,合格率达100%。

2.7便于信息交流和管理。

2.8存在问题:在线时间短,数据量增大会降低使用速率。

3讨论

3.1PACS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DR的应用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数字化管理才能实现对资料的统一管理、评价,方便对比[2]。综合评价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各个检查设备直接数字化,各台设备可以直接连接服务器,普通X线检查,床旁检查,乳腺摄影,CT及MRI检查等均可实现数字化。

3.2大框架多配置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PACS实施方法。实施人员要建设PACS系统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影像科是使用PACS的直接人员,也是直接受益者,因此影像工作者应做好基础工作,提高PACS的优化,严密质控流程,使PACS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3]。

3.3目前,国内还没有数字化运行的质控标准,检查流量和质控流程可以作为PACS构建的基本参数要求。沿用传统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报告质量评价、工作效率评价等应做好质控工作[4]。其中报告审核制度是评价“优质成品”的重要环节。报告图像流程的检查、点评、交流也很重要,便于在工作中统一标准,检查工作环节的完整性,共性问题的规范等发挥着重要作用[5]。

3.3探究医院临床科室中有多少需要使用PACS工作终端,多少科室不需要,是今后PACS系统研究一个重要思路。

综上所述,PACS的方案设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投资情况及对技术的掌握水平进行发展实施,以确保最终受益人-患者的自身利益。PACS应用对医学影像检查具有巨大的影响,检查量有所增加,优化了质控流程,减轻了患者候诊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秋良,于宏伟.PACS在医学影像科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12(01):105-106.

[2]程钢,蒋飞,陈柯,彭丽华.影像PACS应用设计及质控流程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2:3458-3459.

[3]李彭军.医学影像云服务平台基础架构研究与实践[D].南方医科大学,2011.

[4]王仕凡.小型PACS系统图像工作站的设计[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5]邢旭东,李功杰,李珺.PACS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2,0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