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倾向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谈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倾向影响

樊婧昊

樊婧昊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问题,他们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素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养、心理资本、自主创业倾向、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面临着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不景气,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从而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这也能够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必须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

一、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1、急于求成,对于客观市场的认识不足。就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想法看来,大学生的创业初衷丰富多彩,有的是迫于就业压力,有的是由于对创业感兴趣,还有的学生是没有经过太多考虑就直接创业了,这些人对于创业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都具有急于求成的心态,而且没有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这会让接下来的创新创业工作变得非常艰难。与此同时,资金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充分考虑资金问题,最终导致资金短缺,让创业工作毁于一旦,大学生必须要对客观市场建立一个充足的认识,不能进行盲目的创业。

2、创业心理不成熟。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心理不够成熟,由于大学生没有进入社会工作,因此他们没有经历过足够的困难和挫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比较弱,当遇到较大的困难时,非常容易放弃,而且不能够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容易意志消沉,失去斗志,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甚至有些大学生怀疑自己的个人能力,自暴自弃,最终走上极端的道路,这些都是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的表现,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培育大学生成熟健康的心理,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抗打击能力。

3、盲目跟风现象严重,缺少创意。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正在不断提倡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工作口号,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积极迎合了这项口号,并在校园内部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虽然说创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然而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革新,很多大学生存在有盲目跟风创业的现象,他们缺少自己独特的创意,因此导致创业工作没有核心立足点。跟风创业是一项十分错误的做法,不论是在客观对于市场的把握上,还是主观心理上,这部分学生的准备都没有做到充足,只是一味的跟在别人的后面进行重复性的工作,而且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长此以往,创业必将会走入困境,无法在千军万马的创业大军中存活下来,盲目跟风创业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创新型思维,让他们充满自己的创意,从而根据自己的创意来开展创业工作。

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建议

1、从个体特征角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通过对创业成功人士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创业成功人士必须具备有勇敢的性格,足够的创造性,充足的自信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们应当充分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自信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综合性人才,并且设置专门课程来激发学生创造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们必须要培养创业者的健全人格,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其能够更好的面对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迅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最终实现高效创业。

2、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氛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良好的氛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业工作中来,我们必须要不断健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师资力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们传授相关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活动实践,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工作方法,我们要对学校内部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并且让其进行外出学习和交流,从而跟上当今时代的发展,让教师拥有专业的创业教育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与此同时,应当聘任一些有实际创业经验的教师来为学生进行指导,这部分教师应当对市场有充足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这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创业的步骤,才能够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到创业的流程。最后,教师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足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培育学生拥有更好的创新意识,并且给学生们树立创新创业工作的榜样。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多加和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创业水平和思想状态,从而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设置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应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要鼓励学生在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中,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晓霞.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03):51-53+68.

[2]黄晓霞.“双创”形势下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7):221-223.

[3]侯倩,宋伟.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育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04):5-8.

[4]刘文波.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心理资本开发策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5):64-65.

[5]罗军,周锦欣,吴佳鹏,麦敏,何凯.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07):103-105.

[6]王晓霞.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0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