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吴亚俊张继秀岳进巧

吴亚俊张继秀岳进巧(新疆昌吉州卫生学校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在“细胞的增殖周期(M期)-有丝分裂”的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采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56-02

1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周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医学生物学基础》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是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增殖周期的概念及各期的主要特点等,其中细胞周期分裂期(M期)重点介绍有丝分裂。高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即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还能更进一步了解细胞周期与医学的关系。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①能够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②能够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说明该过程的细胞变化规律以及该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③认识细胞有丝分裂的原因、意义和价值。

2.2能力目标①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科学,提高健康水平。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生物体生长规律,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鼓励和开放的环境,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3.1重点、难点的设定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也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是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必需借助实验才能直观地看到绝大部分的变化。在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往往自己不能将这些知识快速而有效地建构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3.2重点、难点的突破策略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时始终以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位置变化为主线,课堂上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特别是在讲有丝分裂的过程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教材中染色体行为抽象的静态过程变为直观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归纳等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课前准备活动上课前从授课班级当中找出八名同学(四名男同学和四名女同学),要求其中有两名男同学和两名女同学的高矮胖瘦基本相仿(如个高),另外剩下的四名同学的高矮胖瘦基本相仿(如个矮)。将这八人分为两组,每一组中都有一高个男生、一高个女生、一矮个男生和一矮个女生。具体干什么,事先不要告诉学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在教室的中央留出一块演示区。课前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序。

4.2导入新课首先由教师引导讨论:人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呢?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人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小小的受精卵又是怎么生长为一个生物体的呢?仅仅是依靠体积的增大吗?学生们通过热烈讨论和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得出结论,受精卵生长为生物体的过程中不光是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有细胞数目的增多。教师进行归纳并点明本节课的主题,细胞数目的不断增多,这就是细胞增殖。那么细胞怎么增殖?靠细胞分裂。

4.3应用合作式探究建构新知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引导探索:1.细胞增殖周期的概念及分期?细胞增殖对生物体的生活和种族延续有什么意义。2.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子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含量会不会越来越少呢?如何保证子代细胞在性质上,即染色体数目、DNA含量上的一致性呢?

学生通过阅读和师生互动,达成以下共识:1.有丝分裂是最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要保证子代细胞和父代细胞性状一致,是依赖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等分配实现的。

接着由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周期示意图,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包括哪几个阶段?(学生依据所给出的示意图进行回答,如有遗漏或不完善之处教师再给予点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该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继续出示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示意图,请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最终,要求学生达成以下共识:1.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2.各种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的时间总比分裂期的长。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还要让同学们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骨骼造血干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

教师追问:为什么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在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分裂间期是为分裂期的分裂做物质上的准备,可究竟是什么物质呢?)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得出结论,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在肯定了学生的思路后,教师可对细胞间期的分期及每期的特点进行讲解。总之,间期主要进行的是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在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教师澄清,它们是染色质、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分子。解决问题的手段有多种,可以采用边讲解边板书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或者采用自制教具模型演示的方式,殊途同归解决问题。

面对上述繁杂的概念,学生听得似懂非懂不能全部领会。这时,就要采用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难题。教师告诉学生,为了能直观的看到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请出第一小组的四名同学站在教室中央的演示区里,然后作出假设“如果整个教室是一个大的细胞的话,那么教室的中央就是细胞核,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该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间期他们呈什么形态?假设每一位同学的右手就是着丝点的话,那么复制以后细胞中又有多少条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呢?”接着请出下一组同学,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完成组合的任务。在整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讨论积极,思维活跃。教师可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进一步巩固上述知识点。(每一组当中都有男有女,分别代表了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在此,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好的话,还可以增加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具体情况视学生而定。)

4.4体验应用已有的方法来探究新问题的过程接下来的工作,教师可趁热打铁,进入到分裂期的学习中。首先,教师要指出,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变化是连续的,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人们为了研究方便才分为四个时期。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动物细胞各分裂期变化图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找出分裂期各时期的不同点。在这里教师提醒学生观察的顺序是:先看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再看核膜、核仁及纺锤体的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各分裂期变化特点时,主要是由学生演示和说明,如有错误或不完整之处,再由教师指正补充。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除了对学生地回答做一补充外,更应该突出重点内容。关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分裂各时期示意图,请学生们自己对比归纳,找出不同点,由教师总结。整个教学活动都应处在一条主线上,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得益彰。之后师生共同小结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并以四条染色体为例绘制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图像,强化知识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有丝分裂的实质:即实现了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保证了生物性状遗传的稳定性。

5教学反思

本案例的设计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育环境。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搞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方法后,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学生改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教互学,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