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展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2

以人为本,展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熊鹰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之一。关注人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改革,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由过去的学科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则,同时更体现本学科的育人特性。

一、带着爱心,走向每个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严爱结合”。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老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如:在讲解“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方式,了解我县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在此,我充分肯定学生做出的努力,及时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县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二、学会欣赏,表扬激励学生。

尊重和表扬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和学习,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具有对学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如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发出声声赞叹“写得太漂亮了”、“回答得非常正确”、“概括得有条有理”、“真是太精彩了”……尽管有时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回答问题,也不对他们求全责备,讽刺挖苦。而是注意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寄予期待和厚望;慈祥的目光,饱含着对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微笑的面容充满着对学生的赞赏和欣赏。这赞许、这欣赏赋予了学生的自信和勇气,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由成功走向再成功,学生的智慧之门自然开启。

三、传授知识,挖掘育人资源。

《师说》中说,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今天,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寻找人生的目标,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解决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思想问题。长期以来,受种种因素影响的原因,大多数教师把教材当成了传授知识的唯一载体和手段,于是唯教材论,教材中有什么讲什么,就让学生背什么记什么,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面对新课程、新思维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深刻挖掘教材中育人资源。例如:在讲授“爱国情操”时,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从知识方面记住培养爱国情操的几种方法,而要充分认识到,爱国首先要爱自己家乡,进而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并把爱家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家乡著名的物产、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革命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如在教学中,举行“爱我资溪”演讲会、“大觉山旅游”洽谈会或者以小报、绘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每一位同学都动手,都参与,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了实处。

四、开放教学,积极自主学习。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如模拟法庭、结合初二年级有关法律知识,由学生事先经过充分的准备,采访法庭的叔叔阿姨,并根据案情需要,分别让学生扮演法官、辩护人、公诉人、原告、被告。案例以一名青少年由开始的小偷小摸,最后走向抢劫犯罪的材料,真实地再现了一场法庭审判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法律课的学习兴趣,丰富的知识,培养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受到了自我教育。又如组织了3分钟新闻发布会,小记者访谈等活动,都是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音乐感动,增强教学实效。

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做斗争的坚强决心。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大胆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