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王琴伍宏兵

王琴伍宏兵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检查技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很高应用价值,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乳腺弹性成像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164-01

近几年来乳腺癌已发展为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1]。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乳腺癌致死率能起到很大作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nicelastographyUE)的发展,为乳腺癌早发现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1.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1991年由Ophir等[2]最早提出,是利用探头或探头压迫设备沿探头的轴向均匀的压迫组织,根据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将受压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通过彩色编码表示相对硬度来显示组织弹性方向的信息,在2004年开始真正应用于临床。

2.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1评分法

最先由Itoh等提出的五分法[3]为标准:1分:病灶发生变形,图像均为均匀绿色;2分:病灶大部分发生变形,病灶内部呈蓝绿混合的马赛克状;3分:病灶周边可变形,中心部分无变形,图像为中心为蓝色,周边为绿色;4分:病灶整体均无变形,病灶全部为蓝色;5分:病灶整体和周围组织均未变形,病灶与周围组织均为蓝色;≥4分为恶性,≤3分为良性。但实际操作中弹性图较复杂,有的无法归类,国内学者先后提出了数种新的评分标准,其中以罗葆明等提出的改良五分法更加准确、简便,敏感性(87.2%vs72.6%)、准确性(92.7%vs89%)比旧的明显提高[4]。赵巧玲等[5]对187个乳腺肿块行评分法,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21%、84.62%、84.49%,高于CDFI。

2.2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ration,SR)法

通过测量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的平均应变率来反映病灶相对硬度,智慧等[6]对377个乳腺肿块进行SR法,以3.08为临界值,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0%、97.0%、92.6%,Zhi等[7]以3.05为临界值,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1%、90.0%、90.8%。

2.3面积比值(arearatio,AR)法

通过测量病灶在弹性图及二维图显示的面积,算出面积比,恶性病灶的面积远远大于灰阶图面积。宫霞等[8]研究示:以面积比=1.65为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47%、96.77%、89.58%;吴文娟等[9]以面积比>1.5为恶性,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4%、92.7%、90.3%。

SR法及AR法不同于评分法,属于半定量的方法,避免了受检查医生经验不一,给的评分不同,能客观的反映病灶的相对硬度。

2.4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aging,ARFI)

ARFI技术是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它主要用聚焦声脉冲在组织中产生剪切波(shearwavevelocity,SWV),获得感兴趣的剪切速度。速度越快,病变硬度越硬,恶性度高;速度越慢,病变硬度越软,良性程度高。西门子公司的ACUSONS2000可以对多器官进行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touchtissuequantification,VTQ)成像[10]。欧冰、罗葆明、智慧等[11]提出以VTQ值为6.64m/s为恶性病变临界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100%、96.8%。龚继军、孙德胜等[12]对92个乳腺病变进行ARFI技术,以SWV>6.2为恶性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7%、81.2%,约登指数为0.78。

2.5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waveelastrography,SWE)

由测量组织密度获得弹性系数,再获得剪切波弹性图,红色代表较硬的组织,蓝色代表较软的组织,可以直接量化并客观的显示组织内成分的软硬度。黄炎、李俊来等[13]对124个肿块进行SWE技术,弹性最大值>60.12kPa为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8.30%,弹性平均值>42.08kPa为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10%、92.20%。

3.展望

超声弹性技术能够补充常规超声的不足,有着很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一定的灵敏性,对乳腺病变诊断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各种弹性成像法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超声弹性技术的成熟,设备的不断完善,超声医师对其熟练掌握,一定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张敏璐,黄哲宙,郑莹.中国2008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患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J].第五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0):1049-1051.

[2]OphirJ,CespedesI,PonnekantiH,etal.Elastography:aquantitativemethodforimagingtheelasticityofbiologicaltissues[J].UltrasonImaging,1991,13(2):111-134.

[3]ItohA,UeaoE,TohnoE,etal.Breastdisease:ClinicalapplicationofUSelastographyfordiagnosis[J].radiology,2006,239(2):31-350.

[4]罗葆明,欧冰,智慧,等.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12(5)396-398.

[5]赵巧玲,李芬,张华,等.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CDFI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75-78.

[6]智慧,肖晓云,杨海云,等.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7):589-591.

[7]ZhiH,XY,YangHY,etal.Ultrasonicelastographyinbreastcancerdiagnosis;strainratiovs5-pointscale.AcadRadiol,2010,17(10):1227-1233.

[8]宫霞,王怡,王涌,等.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535-537.

[9]吴文娟,康莉.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J].医药前沿,2012,2(16):117-118.

[10]PalmeriML,WangMH,Vahl,JJ,etal.Quantifyinghepaticshearmodulusinvivousingacousticradiationforce[J].UltrasoundMedBiol.,2008,34(4):546-558.

[11]欧冰,罗葆明,智慧,等.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8(4):18-21.

[12]龚继军,孙德胜,钟洁愉,等.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研究[J].临床医学超声杂志,2013,15(1):29-31.

[13]黄炎,李俊来,王知力,等.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3):56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