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激发兴趣

孙旭慧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719400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才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语文激发

众所周知,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充满吸引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活动的运用,激发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实践表明,课堂中师生关系愈融洽,教学效果愈好。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造情趣化的情境。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我认为,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启示,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教法实施的情趣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单调、呆板的说教式教法,必然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敬而远之。比如,课文《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对课文作生搬硬套的解读,这对于感性认识占主要作用的初中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语文毕竟是人文学科,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式的知识传授,有可能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学中教师恰当利用多媒体,利用一些图片、视频等资料,集视觉、听觉于一体,教学过程可能生动得多,学生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解读文本。

3.学法指导的情趣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一般是接受式的听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法指导,使学生好学、乐学,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局面。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素材,如何布局,如何表达,如何修改,等等;而细化至如何获取素材,教师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上网查资料,到图书馆找材料,品读教材选文等等方式,学会写好一篇作文。

4.教学语言的情趣化。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空洞无物,苍白无力,那种呆板的说教式语言,让学生兴趣顿失。其实,不仅仅是完整一节课,就是教师讲课前一句生动的导语,下课前一句精彩的结语,同样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精练、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乐而求学,学而不止。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新大纲强调“初中阶段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要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四、激发长效兴趣

学习兴趣的保留很重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以及课程学习内容的加深和拓宽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能会随之减弱。一时之兴趣难以学好语文,语文学习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式的瞬间所为,语文教师让学生保留长效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当然,这种长效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外也是如此。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课外学习兴趣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内延伸发展到课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长效地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