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培育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4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培育机制研究

钱吴永

钱吴永QIANWu-yong曰王育红WANGYu-hong曰李晓钟LIXiao-zhong

(江南大学,无锡214122)

(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摘要:物联网产业培育机制的设计是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对物联网产业培育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物联网产业市场培育、技术培育、政策支撑的角度对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机制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产业属性、产业培育原则、产业培育内容三个维度构设计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培育思路,并提出了建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市场培育机制、技术培育机制、政策支撑体系的对策,将为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提供参考。

Abstract:ThemechanismdesignoftheIOTindustryisthekeytotheindustrializationofIOT,whichisworthyofstudyduetoitspracticalsignificance.ConsideringIOTindustryofJiangsu,thepapermakesasystematicalresearchonitscultivationmechanismdesignfromtheperspectiveofmarketcultivation,technologycultivationandpolicysupport.AndtheframeworkofmechanismdesignoftheIOTindustryofJiangsucanbeinterpretedfromthedimensionsofindustrialattributes,cultivatingprinciplesandcultivatingcontents.Finally,suggestionsforthemarketcultivationmechanismdesign,technologycultivationmechanismandpolicysupportingsystemofIOTindustryofJiangsuareproposed,whichcontributetothedevelopmentofIOTindustryofJiangsu.

关键词院物联网产业;技术培育;市场培育;培育机制

Keywords:industryofthe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cultivation;marketcultivation;cultivation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院F49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008-04

引言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物联网产业作为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战略。面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为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引起国内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一些研究人员对物联网产业发展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等方面。

熊三炉在物联网技术架构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和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张军杰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建设和企业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2]。董爱军在对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架构、组织管理和应用实施三个层面提出了物联网产业的三维体系架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3]。陈坤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研究开发强度是物联网产业演化的序参量,得出了要将研发投入与劳动生产率的协同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的结论[4]。王艳在分析物联网产业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协同创新模型,剖析了创新要素的流动模式与流动方式,并对物联网产业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5]。黄卫东对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联网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政策选择[6]。侯赟慧在分析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物联网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路径[7]。刘勇燕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形势,剖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标准规范、核心技术、稀缺资源、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瓶颈问题[8]。田为兴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示范重点项目推广应用的投融资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开发性金融是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想金融形态,是落实我国物联网产业政策的金融工具[9]。程元栋在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10]。兰建平从传感网培育、传统产业提升、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产业基地建设、政策制定等角度提出了浙江物联网产业化推进思路[11]。王旭超在吉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物联网产业培育策略[12]。张宏胜分析了上海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明晰了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障碍,并对其发展战略进行研究[13]。胡建绩分析了制约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因素,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原理,提出了物联网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模型[14]。

江苏省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在其确立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后,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机制设计将成为战略实施的核心与关键环节。目前,江苏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初期,还存在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标准化建设仍需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尚需完善等问题[15]。从发展趋势上看,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应是新技术和新市场的深度融合过程。本文将从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培育、市场培育、政策支撑体系培育的角度分析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机制,以期为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提供借鉴和指导。

1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思路分析

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具有前瞻性、导向性、关联性和全局性等基本特征,也具有市场不确定性、技术依赖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16]。目前,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淤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于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盂技术和标准具有领先优势;榆产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17]。但是,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市场显性需求不足、高端要素供给机制不完善、技术开发和培育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要依靠市场和技术的推动,也需要政策的扶持,需要构建市场、技术、政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因此,在设计和构架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培育机制时,需要考虑市场、技术、政策等因素对物联网产业的综合影响。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支撑,而要素的获得离不开市场的供给,同样,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销售和应用也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因此,物联网产业市场的需求机制的培育和完善是物联网产业培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是其培育的关键抓手。因此,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过程中,技术培育是重点。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和培育过程将面临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并具有高风险性的特征。面对市场与技术的双重不确定性,单纯的依靠市场机制的完善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一般难以有效地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应以市场培育、技术培育、政策培育为重点,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培育体系,可以设计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思路,如图1所示。

2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市场培育机制构建策略

物联网产业的培育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市场不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要素供给的场所,也是进行物联网产品、技术交易的场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体系的建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市场的培育,应综合考虑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瞄准物联网产业、技术的潜在需求,通过对物联网产品的价值重构、价值创造,在完善物联网产业市场供需机制的基础上,拓展产品价值空间,挖掘产品需求的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物联网产业市场体系的构建与市场机制的培育关键在于要素供给机制的完善和产品市场需求的创造。因此,可以从要素市场供给和产品市场需求两个角度设计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培育机制。

2.1完善物联网产业的要素供给机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物联网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过程,物联网技术是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技术创新则是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资源与要素的支撑,因此,完善物联网产业的要素供给机制,是实现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要素供给机制:淤建立多层次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人才不但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物联网技术创新的第一资源,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关系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占领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的根本抓手。因此,江苏省作为人才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将物联网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加强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大项目合作研发,培养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于建立江苏省科技资源向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转化的突破机制。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科技大省和科技强省,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研发机构,应着力构建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科技资源,转向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建立物联网产业和技术孵化器,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和基地,推动科技资源集聚和资源转化,构建物联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科技资源转化支撑体系。盂创新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要素供给新模式。通过建立物联网产业技术要素交易平台,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体、政策引导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要素供给模式,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逐步取消市场准入地域限制和障碍,促进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省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2建立物联网产品的市场需求引导机制物联网产业所涉及的产品主要有制造类产品和服务类产品两大类[15],这两类产品与现代社会在众多生产和生活领域密切相关,物联网产品具有宽阔的应用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目前,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产品市场尚未形成,人们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认知仍比较模糊。因此,培育物联网产品的市场需求,拓展物联网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引领公众对物联网产品的消费是物联网产业市场培育的重要内容。物联网产品市场需求的引导和拓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淤建立物联网产业发展孵化中心和应用示范基地。物联网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一样会面临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产业孵化中心建设可以推动产学研等各个主体的密切合作,可以加快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能够有效减少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影响,同时,通过应用基地建设还可以创造技术需求、加快技术与产品的对接,有利于开展物联网技术、产品的宣传和消费引导。于建立物联网技术和产品交易市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主体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既是技术的供给者也是推动技术产业化的主体,但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一般只是技术的供给者,其研发的技术要转化为产品或实现产业化,一般需要通过企业等生产部门将其研发和掌握的技术转化为产品加以应用和推广,物联网技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利于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形成新产品、创造新的需求。盂加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荐,创造新消费需求空间。建立多种物联网新技术、新产业推介渠道,鼓励和支持物联网技术在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先行先试,延伸物联网产品空间。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物联网技术、产品的认知,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公众对物联网技术、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拓展物联网的需求空间。

3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培育机制构建策略

物联网产业的战略性和新兴性决定了物联网产业技术培育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手段。物联网技术培育的重点在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因此,物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物联网产业技术培育机制设计的基础。而物联网技术体系是一个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复杂体系,要实现物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同时,由于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技术发展也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在设计物联网产业技术培育机制时既要遵循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考虑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性。在设计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培育机制时,首先,要确立合理的技术培育目标,制定分阶段、分层次的技术培育方案;然后,明晰各阶段、各层次的培育重点,寻求各个培育阶段和培育层次的技术创新突破口,以实现对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的突破。按照物联网技术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可将物联网技术培育划分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

3.1在物联网技术培育的第一层次,通过引进和借鉴国内外物联网核心技术,对引进的核心技术消化吸收,破解并掌握核心技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江苏省物联网技术引进的重点应放在其技术空白、薄弱、基础环节的领域,注重引进技术的示范与引导效应,同时,要重视技术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技术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加快建立物联网技术引进评审、论证的多主体联动机制,确保技术引进与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相一致,技术引进与重大科技计划相配套,建立以人才带技术和技术聚人才的新模式,建立多个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技术引进前期论证、技术转化和再造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物联网产业发展所涉及的各个利益主体的能动性,提高对技术引进的科学性。

3.2在物联网技术培育的第二层次,以集成创新技术提升综合创新能力。物联网技术集成创新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进行原始创新的基础。在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造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根据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的市场需求,整合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资源,进行物联网技术集成创新。在物联网技术集成创新过程中,应以当前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沿为目标,依托江苏省物联网技术的先发优势,整合现有技术,实现技术单点突破向多点、链式、集成创新突破转变,逐步建立物联网技术创新链和技术创新网络,建立技术网络化集成创新模式,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3.3在物联网技术培育的第三层次,以原始创新引领核心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技术原始创新是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物联网技术培育的根本目标。原始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这就需要在制定物联网技术原始创新发展策略时,要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统筹技术需求与技术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物联网产业的每一项原始创新,都会可能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原始创新的实现则需要长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的积累作为支撑。原始创新的实现离不开对基础研究的扶持和支撑,必须加快建立鼓励物联网技术基础研究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创新主体进行原始创新的积极性,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物联网技术原始创新网络,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激励政策进行整合,建立有利于原始创新的政策和保障体系,探索跨区域研发力量整合机制,促进物联网原始创新研发联盟建设,以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培育的政策支撑体系构建策略

江苏省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虽然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领域抢占了先机,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技术标准制定相对滞后、市场化过程缺少支撑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因此,建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政策支撑体系,是实现物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可为物联网产业培育提供有力的支撑。构建江苏省物联网政策支撑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淤建立金融政策支撑体系。物联网产业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具有高风险性的特征,这将对物联网产业的融资产生消极的影响。为了保证物联网融资渠道的畅通,需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产业融资担保机制,制定有利于物联网产业融资渠道建立的相关政策,构建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风险投资为主体的多种融资模式,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对重大项目予以财政扶持和信贷担保。建立物联网技术投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设立物联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于建立人才政策支撑体系。物联网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要发挥政策引导和支撑作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保障政策体系,加快建立物联网产业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人才交流和保障信息平台。盂建立财税政策支撑体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扶持,应加大对物联网产业、技术的财政科技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效应,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物联网企业的发展,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对物联网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

5结束语

本文根据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市场、技术、政策的角度设计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思路,重点对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培育机制、技术培育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从完善要素供给机制、拓展市场需求空间的角度设计了市场培育机制构建对策。从分层技术培育目标的建立、技术创新突破口的寻找、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等角度探讨了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培育机制构建的对策。从金融政策支撑体系构建、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构建、财税支撑体系构建等角度分析了物联网产业政策培育机制的构建途径。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为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培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熊三炉.我国发展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1(4):165-168.

[2]张军杰,杨铸.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26-29.

[3]董爱军,何施,易明.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框架体系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4):61-65.

[4]陈坤,武立.物联网产业系统成长演化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2(1):97-104.

[5]王艳,纪志成.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模型与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287(5):149-154.

[6]黄卫东,岳中刚.物联网核心技术链演进及其产业政策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4):47-53.

[7]侯赟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39-41.

[8]刘勇燕,郭丽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4):66-71.

[9]田为兴,何建敏,申其辉.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的开发性金融支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4):98-102.

[10]程元栋,陈巧莲.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应对策略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28(3):64-66.

[11]兰建平,刘鹏.推进物联网产业化发展,打造传感网为主的“U”浙江-关于浙江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建议[J].信息化建设,2009(12):18-20.

[12]王旭超,胡芳,韩涛.吉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1):156-160.

[13]张宏胜.上海物联网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8):144-145.

[14]胡建绩,祁杭峰.物联网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依赖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价值理论与实践,2010(6):73-74.

[15]徐从才,宣烨,胡荣华.江苏产业发展报告———江苏战略新兴产业2011[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16]刘洪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3):87-92.

[17物联网白皮书[R].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