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如何改变数学教学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新课改中如何改变数学教学观念

董方坡

董方坡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王望中学262707

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内容由说变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方法、手段、途径和资源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样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教学理念,这必然促进我们教学观念的改变,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一、以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发展为中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的学,也不是单纯的教师的教,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以教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就要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二,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以教师讲解灌输的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重视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一种灌输式教学,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和表达陈述。例如在《展开与折叠》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同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基本上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后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总结直棱柱的概念及其展开图。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