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有自得之美——浅谈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未雨绸缪,有自得之美——浅谈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陈芹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255000

有效的课前预习,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的是在预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也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打好了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采取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预习,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加强预习方法指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我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课前预习计划,也做到了有效的指导。我经常教育学生课前预习要做到“一读,二查,三思,四记”。“读”就是要尽量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大体意思。“查”就是要查出课文中不懂的词句和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课文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知识等。查的方法也很多,学生可运用手中的资料查找,也可以上网查询。“思”就是要多动脑思考,对于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查找到的重要资料要牢记,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记”就是把在预习过程中查找到的资料有重点地记录下来。翻开同学们的书,有很多同学在书上清清楚楚地记录了自己的预习成果,我想这时候的语文书才更有价值。针对少数学生不重视读课文这一现状,我利用“乐教乐学”这一平台,让学生传送朗读课文录音,并进行评比。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我还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预习指导,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同样是运用这四种方法,重点要求他们在预习时要把课文读好,运用手中的字典帮助解决字词的问题。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都有较大的收获。

二、落实预习的检查力度

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学生不把预习当作作业,每次预习总带着应付的心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加大了督促检查的力度:一是课前看书上有没有记录自己的预习结果。二是在课上针对课文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检查。每到这时,那些预习充分的同学都会趾高气扬,用生动流利的语言给老师和同学一个满意的答案。在表扬他们思考有创新的同时,对那些没有认真预习的同学也是一种鞭策。三是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要家长协助检查,在必要的情况下要签字。在我的积极努力和家长的配合下,同学们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且预习效果也越来越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前预习带来了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每当我布置预习,很多的同学会面带笑容,因为他们在第二天又可以有当老师的机会了。确实,由于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在相互的交流中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如在学习《向往奥运》一课时,看着这一课的内容,连老师们都觉得有些内容不太好讲,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由于学生课前就搜集到了有关奥运的图片和资料,因此课上发言积极,如对课文中的“锱铢必较”、“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的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等重点词句的理解比较到位,有些同学的解释,我听了后不仅是满意,而是佩服。看着申奥成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有的同学确实是很受感动,我想他们对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会更加深刻的,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教育。学生的充分预习,确实能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惊喜。又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有关精彩场面了解较多,因此在汇报预习时同学们都争着说。要不是怕影响教学进度,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汇报。同学们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文章有漏洞,如果曹操射的是火箭,那么草船借箭就不会成功。”针对疑问,同学们讨论得也非常激烈。课后的复述故事,本来我打算让同桌互相复述就行了,但同学们一致要求要边表演边复述。原以为五年级的大学生表演都很拘束,效果不一定好,但结果是令人惊喜的。由于有些同学在预习时就看了《草船借箭》的一个flash动画,因此课上表演时语气、动作都很生动形象,虽然有点搞笑的意思,但也看出学生的创新性。我想这一切的效果都来源于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是有效的课前预习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要创造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扩大信息源,特别是语文教学,但靠死学课本知识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这就需要把学生的学习天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外阅读所得引进课内,二者珠联璧合,自然和谐地统一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使之相互补充、互相转化。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也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