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境创设,激励自主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注重情境创设,激励自主学习

廖辉煌

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中心学校362400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着力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创设愉悦情境,引导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指出:“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领受。”从心理学角度说,愉悦的情感,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使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要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创设愉悦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不断获取新知。

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请座位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左手,请座位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右手。然后提问学生:“怎么会有4个同学两只手都举起来?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导入新课新颖别致,饶有风趣味,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引向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好奇、联想、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竞争情境,激发自觉学习

“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能提高。”把竞争引进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组织低年级学生学习时,教师提出:“今天这节课,老师要看看哪个组(或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学习最认真,将奖励他们几朵小红花。”这其实就是在创设一种竞争情境。再如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把全班编为4个小组进行竞争。要求每组派人从以下卡片中分别取走与1/2、1/3、1/4、1/5相等的分数,看谁又对又快:3/12、2/4、2/12、6/18、10/50、4/12、5/35、3/90、5/20、5/36。每个组先给基础分100分,取对一题就给这个组加10分,如果取错一题就倒扣10分。通过比赛式的练习,把新知识的教学推向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主动探求

教师有意创设现实的生活问题情境,找准学生现实生活的切入点,既可引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欲望,又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而要从现代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1)甲乙两杯水都是100克,甲杯水中放入糖21克,乙杯水中放入糖4克,现在哪一杯水更甜,为什么?

(2)甲杯水20克,乙杯水25克,甲杯水中放入糖3克,乙杯水中放入糖4克,现在哪一杯水更甜些?

对于第(1)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可对第(2)题,就不容易很快作出判断。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形成概念,进而深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了问题,不但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找准知识的趣味点,创设问题情境。

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自学的科学。”可见,兴趣对于学生早期进入数学领域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忘身于愉悦的氛围中,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智慧。

3.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创设问题情境。

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动力。正如幼儿园的儿童总想把积木搭得更高一层,学生总想学习成绩更好一点。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获得成功的欲望。不过轻易的成功是不利于欲望的保持与加深的,因而,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索性。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在解决问题后,增强自信心,大大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交流情境,促进自主探索的发展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儿童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动开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探索空间更加宽广。

五、创设迁移情境,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将学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迁移情境,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力。

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采用什么方法?(切拼法、替换思想、转化思想)这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准备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以鼓励的语气、民主的气氛,引导学生探讨学法,练就学生选择学法、运用学法的本领,达到会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