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汤治疗痿证1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益气活血汤治疗痿证10例

刘朝国

刘朝国(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中医科四川成都610501)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87-01

【关键词】痿证中医治疗益气活血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现代医学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我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伤残军人疗养院,长期在院居住的伤残军人达183人,他们均为一至四级残废军人,因战伤、施工伤致颈胸腰椎脊髓损伤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截瘫,以双下肢截瘫为主(高位截瘫8人),表现为下肢肌肉瘦削、麻木的共计22人。经过中医治疗的10例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来自于2004~2009年的门诊病人,均为我院伤残男性军人,年龄52~71岁,将病人22例分成治疗组10例(自愿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和对照组12例,受伤病史均在28年以上,两组年龄、受伤后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全部病例均符合痿证的诊断并排除痹证、中风后遗症。

2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营养神经、对症治疗,治疗组经过中医辨证施治以益气活血汤(生黄芪60~100g、葛根30g、熟地20g、黄精20g、淫羊藿30g、桃仁20g、红花20g、当归12g、白芍30g、白术15g、怀牛膝30g、三七15g)为主方,随证加减,每日一剂,煎药300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6个月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时间3~5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显效:肌肉瘦削明显改善、麻木消失,有针刺疼痛感;有效:肌肉瘦削有改善、肢体麻木减轻,深刺激有感觉;无效:肌肉瘦削、麻木症状无改善。

3.2结果(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

4讨论

中医对“痿证”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在《内经》、《类经》、《素问·痿论》,还是《景岳全书》等著名医书内,众名医家一直论证“痿证”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外来损伤或者禀受父母之肾气不足,导致精气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脾气虚弱而致病。《医宗金鉴》说:“无痿皆由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素问·痿论》曰:“独取阳明”,因为阳明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主润宗筋,合冲脉,属带络督。故益胃养阴,为治疗本证的常法,对于肺胃津伤者,尤为重要。但久病多瘀而以气虚血瘀立论的也较多,裘昌林重视瘀血停滞于络脉、肌肉废痿而成痿证的病机[1]。本组病例患者均为脊髓受损致肢体活动障碍、血行不畅而血瘀,加上久卧耗气伤筋。治疗就应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所用方剂益气活血汤,方中生黄芪重用,大补中气,配用白术更是相得益彰,以治后天脾胃之本,葛根舒筋以助血行。淫羊藿、黄精滋补肝肾、舒筋通络,二药配伍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缓解症状、治病求本。怀牛膝性喜下行通达下肢,既发挥了引经药的作用又起到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桃红四物汤的作用主要是活血化瘀以达血行,气、血、津液、精等精微物质才能直达病所来濡养肢体肌肉,从而改善肌肉瘦削,皮肤麻木,使其手足能用。有人用偏方起痿汤(方中用当归、赤芍药、丹参、牛膝)治疗痿证效果明显也说明活血法的重要性。目前治疗痿证方法很多,其中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且副作用较少,已为许多患者所接受等优势。

本病还应重视生活方面的调理,注意节慎房事,避免损耗肾精,保持精神乐观,避免七情过极,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可以打太极拳、练“五禽戏”、八段锦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尔文“用进废退”学说也强调了“用才能进化、不用肌肉就痿废”。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预防感冒,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瘦肉、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营养搭配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同时应该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调节饮食更为重要,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的同时要注意各种营养调配恰当,不能偏食。重视忌口如生、冷、辛、辣性食物以及烟酒等忌食,服药期间禁食绿豆。

参考文献

[1]王钰,张丽萍.裘昌林治疗痿证经验.《中医杂志》,2010,5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