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控制

赵晶媛于秀萍宫静赵伟华

赵晶媛于秀萍宫静赵伟华(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中图分类号】R8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154-01

【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对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形成的湿包进行分析。结论灭菌过程中包的潮湿可阻碍蒸汽穿透,影响灭菌效果,同时灭菌完成后,从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取出时也易发生污染。

【关键词】压力蒸汽灭菌湿包

压力蒸汽灭菌是医院首选的灭菌方式,但是使用过程中由于包装、装载、冷却、灭菌器性能、蒸汽质量等因素导致湿包现象。压力蒸汽灭菌后包裹出现湿包现象是常见的事件之一,特别是金属器械包的湿包现象多于敷料包。这些湿包,虽然经过了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周期,并在灭菌过程中各种监测指示物表现为阴性,但潮湿的包装材料很容易被污染,屏障作用被破坏,威胁着灭菌物品的安全性。因此湿包即视为灭菌失败,不能储存发放,需更换包装材料重新灭菌。其湿包现象即是浪费资源又会影响临床的使用。

1.湿包的识别

在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和适当冷却后,取出的灭菌包水分含量一般不得超过3%(手感干燥),因此出现潮气的任保灭菌包均视为湿包,湿包可分为包内和外包装潮湿二种形式,对硬质消毒容器内发现的潮湿,由于蒸汽形成的冷凝水是无菌的,只要密封完好,容器又不是透水的材料制成,就不存在内容物被污染的问题。

2.湿包的鉴别

通常采用灭菌包被取出灭菌器时用手触摸的方法,灭菌包外部的潮湿手感即可发现,内部的潮湿一般要在打开消毒包使用时才发现,发现湿包,可让同类包彻底冷却,然后再查看以确认是否有潮湿,若冷却后仍有潮湿,即肯定是湿包,另外可使用消毒前后物件称重法来判定潮湿,但这种方法有时并不实用。

3.湿包产生的原因

3.1蒸汽质量不好,主要指蒸汽不饱和,蒸汽传输管道过长。

3.2包装不规范。

3.2.1物品包装前含水过大器械在灭菌前没有完全干燥,特别是管腔类,因在灭菌前存有大量水分,灭菌时不能完全气化,冷却时形成大量的冷凝水引起湿包。

3.2.2灭菌包过大过重、包装过紧、盆、碗、碗盘重叠放置,中间没有摆放吸水纸、吸湿布、纱布。

3.2.3包内器械数量多,产生的冷凝水多不易汽化。

3.2.4器械和敷料没有分开包装,由于棉织品和金属类的散热速度不同,那么在同等时间下,金属散热快容易冷却,那么和敷料散发的热蒸汽产生凝集成小水珠而导致湿包。

3.3装载不当

3.3.1装载时未按规范要求金属类放在下层、敷料类放于上层,导致金属类器械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流到敷料包上导致湿包。

3.3.2装载量过大,包裹接触到灭菌器内壁、冷凝水渗入包内、装放过密、包与包之间没有间隙,不利于蒸汽的进入和冷空气排除。

3.4卸载时干燥、冷却方法不当,灭菌过程完成后,干燥,冷却的时间不足即卸载或运输,突然与外界大量冷空气接触,强烈的温差产生大量冷凝水导致包裹潮湿。

3.5灭菌前未将供气管路中的冷凝水彻底排除掉,内室疏水系统故障冷凝水排放不畅,管道保温性能不佳都可能造成物品灭菌时温度增加和干燥困难而出现湿包。

4.湿包的预防和控制

4.1规范包装。各类物品应充分干燥后方可包装。保证无菌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金属器械和敷料分开包装,金属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公斤,辅料包重量不超过5公斤。包装应松紧失忆,各类盆、碗、弯盘不重叠放置,中间应放吸湿布,吸水纸,纱布。

4.2加强对消毒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质量意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部颁行业标准要求进行无菌物品的装载。预真空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容积的90%,包与包之间留有>2.5cm的间隙,利于蒸汽穿透。对同一批次材质不同物品进行灭菌时,敷料类放于上层,金属类放于下层,手术器械平放,盆、弯盘、碗类斜放,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与冷空气的排出。

4.3选择合适的干燥时间和使用正确的冷却方法,物品在干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灭菌器干燥性能不同,所需干燥时间不同,应选择合适的干燥形式和时间;在灭菌程序完成后,应将锅门打开10cm左右,冷却5~10分钟,待温度降至80℃,再将物品取出,并在室温下再冷却>30分钟,待降至室温方可卸载。

4.4灭菌前应充分排放供汽管路中的冷凝水,一般应排汽5~10分钟。经常检查疏水阀,排水阀是否处于功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冷凝水排出通畅。

5.讨论

供应室工作中的关键是保证灭菌质量,控制和减少湿包的发生。只要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和部颁行业标准要求操作,同时认真分析湿包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才能减少湿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灭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自勤,黄浩,陈慧.压力蒸汽灭菌湿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华西医学,2008年02期.

[2]廖根娣.消毒供应室湿包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9期.

[3]余静.防控压力蒸汽灭菌器湿包产生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