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梁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刍议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梁洪

梁洪

梁洪

4521221974xxxx4251

摘要:当发生地震灾害的时候,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对建筑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做好相关的抗震设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防止发生地震灾害的时候,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本文主要从工业以及民用建筑时所需要考虑的抗震设计相关工作内容出发,同时对建筑结构中相关抗震设计的优化工作做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

工民建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震性,需要根据工民建结构的具体形式以及所处的地区决定。但是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大体上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之后可以进行恢复,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适当的采用一些刚性设计和弹性设计,避免由于刚性过大或者弹性过大带来的不可恢复性。二是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一些较大的地震的影响,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的结构的刚性以及抗震等级,但是人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一般大型的地震过后,还存在着很多的余震,刚性较大的建筑物很有可能不能够承受后期的余震。三是刚性过小的建筑结构也是无法满足建筑抗震性要求的,这样的建筑在震后将无法修复,因此为了避免住宅发生集体连带性的坍塌,要对住宅建筑进行高延性的分体系设计。

2工业和民用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现象频发,建筑单位对建筑设计有严格的要求,根据现有设计形式的具体要求可知,在抗震标准执行阶段,必须掌握设计形式的具体要求,提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掌握,按照要求进行设计。

2.1建筑结构设计考虑不合理

建筑结构是整个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的设计不仅能增强建筑的美观程度,同时也能提升建筑物的承载性能。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和具体设计模式要求可知,在后续利用阶段,需要对各个体系进行评价,做好结构体系的选择工作,保证整体设计的独立性和整体性。针对抗震设计性能的具体要求可知,为了减少安全隐患,要提前对灾害类型和结构分析。即使现有的部分结构存在严重的损害,但是整体结构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为了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必须对受力传播途径进行研究,满足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实现合理化分配。

2.2建筑平面设计不足

施工人员要安装相关的施工方案进行,对建筑的平面进行有序的归置。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结构平面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单位仅考虑到施工单位的对称性,忽视了平面设计的有效性。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心需要和建筑平面进行良好的结合,在保证一定美观性的前提下,提升抵抗冲击和变形的能力。

2.3施工场地筛选不足

建筑场地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有严格的要求,每隔建筑场地具有独一无二的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针对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可知,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区域施工管理工作。在某些地表断裂或者地基沉降的区域,为了避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受到影响,要均匀选择土质,土壤在没有严重液化的场地上进行,进而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实现其有序设计。

3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型

3.1柔性抗震设计

柔性抗震设计是我国当前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较为新颖的一种抗震设计类型,其主要适用于多层、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同时柔性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施工场地的坚硬程度也有着相应的要求,要求建筑结构的基础工程必须是硬土场地,才能充分发挥柔性抗震设计的相应抗震功能。

3.2刚性抗震设计

刚性抗震设计则是当前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抗震设计类型,其也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较为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类型,其能够通过对建筑结构强度的提升、对建筑结构塑化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建筑结构刚性的提升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在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抗地震破坏能力、抗倒塌能力等多种能力特性,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

3.3局部抗震设计

局部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多种综合因素以及对地震灾害的作用力分析情况来完成对建筑结构的相应设计工作。

4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4.1选择恰当的建筑场地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性能也有等级之分,如果建筑物所在的地域存在较大的地震危害,那么就要求建筑的抗震性能随之提升。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也会以相应的抗震性能评价标准为依据,针对具体情况做好行之有效的抗震预防。就现阶段而言,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预防分为四个等级,甲等级的相应防范措施最为严格,主要包含国家级的公共建设项目和地震出现时可能引发的重大灾害,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所以,要相应的建立特殊设防的建筑。

4.2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想增强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关键的就是要合理地选择使用建筑材料。而材料不同其抗震性能也存在差异,因而,在建筑抗震建设中,必须要使用具有理想抗震性能的施工材料。其中,在选择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某种材料,应综合运用多种施工材料,进而规避材料受破坏而难以运用其他材料的问题。对于抗震性能而言,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应当针对工程合理地制作图纸,以保证更好地开展施工设计工作。而工程结构设计应当具备抗压能力,有效地规避变形问题,进一步增强抗震效果。其中,选择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要采用加固与稳定的措施,进而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更具安全感。

4.3优化结构方案设计

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以外,还需要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经济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保证用最小的成本建造出最安全的建筑物。如果一味的追求建筑物中的抗震性能,这样就会使得建筑施工成本过高,失去了原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在对工民建筑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等进行协商,充分考虑这些单位的意见,在考虑他们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抗震设计,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4.4保证结构设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工程结构的设计需要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以及计算,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使用人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极大的提高了计算的效率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技术建模并进行验算,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在结构设计方面仍要以设计人员为中心,计算机技术只是辅助。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做好建筑抗震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优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积极了解有关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解决先进的施工及管理经验,解决好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城市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杰.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的若干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166.

[2]朱敬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4):173-174.

[3]杨雪.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刍议[J].四川水泥,2015(02):173.

[4]李娟.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J].门窗,2014(0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