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思想品德作业设计

杨照

云南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竹园中学杨照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三个方面,即,作业需层次化,需关注生活,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设计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并形成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学生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基于对初中思想品德作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业常常是教师用来巩固与检验学生知识的手段,往往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被动式活动。这样的作业,形式单一、答案绝对,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不仅仅是一种巩固与检验学生知识的手段,还应是拓展学习空间、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作业层次化,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所以思想品德作业既要有统一目的、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作”。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刀切”,要求学生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如在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后,针对这一块涉及的经济常识多且抽象的特点。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要求的作业:对A层的学生,我就设计和布置了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简单类型的作业,比如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的组成部分等,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对B层学生我设计和布置了相对难度大的比较题,要求他们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与分析,比如从形式、原因、地位、作用及政策等方面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对C层的学生,笔者设计和布置了一些既要联系知识,又要结合实际,难度大的题目,如昆明国际交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这种有梯度性地设计和布置作业,真正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作业的排斥心理,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完成,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以自主为原则,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自主选择。这样有梯度地分层设计和布置作业,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二、作业需关注生活,体现学科的教育功能

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初中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平时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可布置写一些新闻报道之类内容的体会的作业,采用看、听、问、写等形式来完成自己的作业。“看”指的是要观察生活,做到“眼观天下”,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听”指的是倾听生活,“耳听八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而“问”指的是针对看到的、听到的信息,思考、消化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唯有所思,才能提升自己;而“写”指的是把自己所看、所闻、疑惑的东西写下来,从而培养与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初中学生关注社会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逐渐在增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和布置作业:让学生平时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和发生在身边一些事,要求每天在本子上写一至两条新闻,然后对此做简单评论,并在每天上课前用3-5分钟时间让1—2位学生到讲台前发言。遇到重大事件时,可全班进行讨论。

这里所提到的“看”指的是要观察生活,做到“眼观天下”,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听”指的是倾听生活,关注时政要闻,“耳听八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而“问”指的是针对看到的、听到的信息,思考、消化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唯有所思,才能提升自己;而“写”是把自己所闻、疑惑的东西写下来,从而培养与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思想品德作业时,应贴近社会实际,应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思考,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锻炼他们的智力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作业设计必须注意彰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标准规定:“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不宜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达到真正地学以致用。所以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且参与度越大越好,完成作业时的具体形式可以采用“做、议、评、选”等。

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做”。比如单元学完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动手编小报,由学生自己亲任主编,这样不但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受,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其次发动学生积极地“议”。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这就需要讨论,学生们在相互的交流与讨论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思辨及表达能力;最后“评”与“选”可以同时进行。在“评”中“选”出优胜者,给予张榜公布,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学习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搞“今天我当家”活动。主要内容为:买菜、炒菜、打扫卫生,洗衣服。要求有计划、有过程、有感想、有评价,并在课上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实践证明,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学生、家长都很欢迎。在课上,很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收获。一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一直以为洗洗衣服、拖拖地是很简单、很容易的事,通过自己切身的经历,才发现,原来做家务也这么累,我以后要尽可能自己的事自己干,减轻妈妈负担。“没想到,买菜烧饭也有这么多学问!油盐的放置和火候的把握要恰到好处。”另一学生说起学做饭,也感慨良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样的作业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有关自立的知识,也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生活经验,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责任感。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也很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通过此种类型设计作业,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设计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并形成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能满足和停留于传统的作业布置,要巧妙地运用策略设计尽可能多的新式作业类型,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为生机盎然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尽善其美。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周卫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刘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