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肺动脉主干栓塞行子宫肉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 1

右肺动脉主干栓塞行子宫肉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王寒冰

王寒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1)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196-02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子宫肉瘤麻醉处理

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在国内发病者较少。在临床上罕见。我院为一例右肺动脉主干栓塞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子宫肉瘤切除术,现将其麻醉处理介绍如下:

1术前情况及准备

患者,女。53岁,45kg,临床诊断为子宫肉瘤Ⅳ期。拟行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患者病史较短,病程发展较快,两个月内子宫增大至15.0cm×11.0cm,脐上二指。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右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4年,3年前曾患珠网膜下腔出血。X线示:两肺纹理增重,左肋膈角变钝,右下肺动脉增宽2.5cm,右下肺动脉第一枝呈“截断征”,心影增大,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CT示:右肺动脉主干栓塞,肺动脉高压,普大型心脏。两肺上叶、右肺中叶外侧段、左肺舌叶上段肺梗塞。左肺上叶肺大泡;ECG示:下壁、外侧壁心肌缺血,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左房肥大;肝功能异常。总蛋白30g/LMG比例倒置,B超显示:中等量腹水。患者面色发绀,呼吸急促,两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干性啰音,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三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水肿,入院前曾在院外口服大量激素药物。

此患者系恶性肿瘤晚期,体质极差。且伴有呼吸及循环系统的重大疾息,心肺功能储备低下,人院后经内科强心、利尿、输血等治疗,患者双下肢水肿消失。心功能得到一定恢复,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术前化验检查基本正常。

2麻醉处理

术前选用东莨菪碱及安定,入室后测血压14.7,l0.7kPa,心率96次,分。静滴地塞米松20mg后,缓慢静推50%G.S20ml+西地兰0.2mg。患者心率降至80bpm。选用全麻快速诱导,静推氟一芬合剂2ml(氟:芬为50:1)后缓慢静推安定10mg,待患者入睡,静推司可林50mg,顺利完成气管插管,遂静滴2%普鲁卡因~0.1%司可林复合液维持麻醉.切皮前静推芬太尼0.1mg,控制呼吸,动态心电监护,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开始先输入706代血浆.以后据情输血。切除瘤体后,血压曾一度下降为8/5.33kPa,在心电监护下,加快输血,用5%G.C.500ml+多巴胺80mg酌情静滴,使血压迅速恢复正常,关闭腹腔后,立即停滴复合液,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后安送病房。

2体会

此患者呼吸循环系统伴发多种疾患,右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两肺多处梗塞从而使肺动脉压升高,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同原来的高血压共同加重了心脏负担,心脏指数明显减少。肺循环阻塞,使灌流区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增大.导致生理死腔增大,肺动脉高压使原来陷闭血管代偿性扩张,产生静动脉分流,患者产生低氧血症和代偿性通气增加.使动脉血CO2分压低于正常。病人长期处于慢性乏氧状态。

麻醉选择。我们采取全麻。因其对呼吸、循环生理扰乱较小。又能改善缺氧,而且便于术中管理。术前用药选择东莨菪碱和安定;诱导前,我们给适量西地兰,旨在尽量加强心肌功能,以免麻醉及术中诱发心律失常,静滴地塞米松。预防术中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诱导时,我们采用氟一芬合剂、安定、司可林,降低了插管刺激和心血管的应激反应,使诱导安全平稳。麻醉维持,所用药物对心肌影响轻微,术中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潮气量偏小,即可避免气道压过大致肺大泡破裂,又可改善血液的氧合能力,提高动脉血PaO2。术中尽量维持血压稳定,开始输入代血浆扩容维持循环稳定,疏通微循环以改善组织缺氧。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尽量少用或不用血管活性药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脏氧耗量,避免诱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挽出瘤体吸引腹水时,告知术者操作应缓慢、轻柔,以免大量血液圆心,增加心脏前负荷诱发心衰。经过以上谨慎处理,顺利完成了手术,患者安全渡过了围麻醉期。

参考文献

[1]盛卓人,况铁,李文硕.临床麻醉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69-236.

[2]张野.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4):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