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文人文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论汉语文人文教育

米惠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5-038-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为此,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应当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阿坝地区学校汉语文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指出:人文精神丧失是制约阿坝地区汉语文教学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尽快扭转这一不利趋势,我们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本文以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入手,表明人文教育在汉语文教育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教育改革、汉语文学科特点、学生全面发展、藏区学生心理状况等等方面论述汉语文人文性丧失,以及提出改善的方法。

一、汉语文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语文人文教育起源于上世界80年代,并掀起一股股研究和实践的浪潮。在一些教育学家的著作引导下,人文教育日益受到家长、学生、教师和社会关注。一些教育学家纷纷用人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的优势、新课改背景下的人文教育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和广泛讨论。

二、汉语文人文教育的理论依据

人文涉及面广泛,在汉语字典、历史古籍等等方面都对其有所记录。从字面而言,人文是文化中的积极部分和正确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近代和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给人文赋予新含义。具体体现在: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人文精神主要是以学生为本,阐述学生学习意义、学习体验、自由发展。具体而言,人文精神体现在求真性、求善性、超越性、以人为本性。

三、汉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更加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其在于尽快转变以传授知识、忽视情感和缺乏体验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发展和进步,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差异性,因材施教,以辩证观点看待学生学习过程,汉语文课程标准将人文性作为其重要内涵,由此可知,人文精神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带领学生体验汉语文隐藏的人文魅力,促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同时亲身体验期人文性,进而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该是个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坚定不移推动人文教育,并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始末。古今中外教育学家,无一例外的推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汉语文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华丽的词语、意境的生源,感染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因此,实施人文教育符合汉语文学科特点。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主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文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应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为增强学生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还应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缺失势必会制约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汉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颠覆传统教学思想,将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引入到课堂中,促使学生亲身体验汉语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兴趣,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

四、阿坝地区汉语文教学现状、问题和原因

1.本地区学生心理状态

通过课堂细致观察和课下走访得知:本地区学生心理状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人际交往经验匮乏、自卑,适应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对家长、教师和其他学生缺乏尊重和关爱;缺乏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

2.本地区汉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眼下,汉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处于基础性地位,和所谓的专业课相比,处于劣势,这些基础性学科上课时间相对较少,在有限时间内,教师不能做到又快又好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其已经成为影响汉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瓶颈;随着一些学校扩招,再加上一些学生基础水平薄弱,许多学生听不懂汉语,也不会说汉语。这些农牧区的学生,词句积累量少,错误句子比较多和课程要求的目标差距较大,词句量的匮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时常出现一些语法知识被乱用和错用的现象,本地区学生学习汉语文时间比较短,再加上语言、生活等等方面的影响,以至于本地区学生学习汉语文效果较差。在社会环境制约下,本地区学生在课堂上,课堂下习惯使用本民族语言,汉语文和本民族语言在发音、词句、语法、习惯等等方面差异显著,这给汉语文教学稳步开展埋下不良隐患,在加上本地区学生自信心不强,害怕说错,因此,他们很少能积极使用,许多学生对汉语认识水平较低,一旦用词不当,势必会成为其他学生的笑料,因此,畏惧心理比较普遍,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丧失互相帮助、弥补、巩固和提高的时机,因此,汉语文教学在这些多重因素制约下举步维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汉语文教学追名逐利成分比较显著,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在于步入优秀学校,以至于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领会汉语文的独特魅力,长此以往,以至于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好或者学不好汉语文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因此,汉语处于边缘化地位,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汉语就是具有较强技能,只要能进行常规的阅读和书写即可,因此,许多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汉语学习,这给汉语文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推进带来巨大挑战。

言而总之:以上四点只是作者点滴教学体会,由于深受思想、策略等等方面影响,本文难免会出现不尽人意之处,还望诸位同仁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