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话作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以“童话作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庄飞琴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庄飞琴瑞安市塘下镇罗凤第二小学

摘要:

童话创作是一个最能发挥小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写作方式。笔者拟就此与大家共同研讨、交流。

关键词:童话创作创作力想象力

童话创作应使孩子们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从而在写作中真正绽放生命活力。但是儿童受其知识、认知能力的局限表达的故事往往零散、不系统。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才能激发儿童天生的童话才能,才能更清楚、准确地创作完整的童话故事。

一、博览全书,夯实根基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注重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接收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而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听童话、阅读童话无疑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吸收语言“营养”的有效途径。

1.竖耳倾听——“家校”合作

听故事不但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语言的连贯性,丰富词语,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学生理解语言、吸收和贮藏语言信息。

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三听一忆”。“三听”是早自修专心地听老师讲童话故事;午休或写字读报课认真听同学(轮流)读童话故事;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自觉地听一、二个童话故事的录音,使故事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一“忆”,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前,必须把前一天听过的故事,回忆一遍并把故事的情节和新鲜有趣的字、词、句想一想。为让学生拥有广阔的童话故事素材,除了我们四处搜集大量提供磁带外,还发动学生家长寻找整理民间流传的童话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同时动员学生把自家的童话故事书带到学校,进行同学间交换、借听,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落实“三听一忆”,我建立家长联系卡,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共同督促、检查学生听童话故事情况。

2、专心潜读——自主积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是写作的基础。在读童话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文章的组合,获得表达词句的方法和能力。读童话的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如饥似渴地阅读的动力。因此,我常常推荐趣味十足的童话让学生在课外或利用双休日阅读。在教学中,更是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从中产生乐意阅读的意愿。如《龟兔赛跑》一课,运用动静结合、声画同步的多媒体教学、学生仿佛来到了比赛现场,心情十分激动。这时,我趣味地紧接着问:《多嘴的乌龟》的故事,你们读过吗?想知道吗?随着教师的指引,学生便马上找到课文,琅琅上口,读得津津有味。

(2)鼓励熟读成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多读有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以读为本,坚持初读、细读、精读、熟读的四读教学。这里的关键是“熟读”。著名作家巴金在回忆他创作的基础时,念念不忘幼年背熟的200篇范文。教学中,我不时地提醒学生对童话故事或好的文章(片断)不能读一遍就完,而要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熟到使故事的语言若出于已之口,使故事的思想若出于已之心。尤其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还应该背诵到张口即来,脱口而出。同时,在每篇故事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富有情意地朗读,做到情渗与文,促使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爱读。

3、激思赏析——方法提升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效,我们主张自主与共读同行,除了鼓励督促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放学回家自主阅读大量童话之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童话赏读活动。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好新鲜的事物与活动,单一的方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心理。在开展赏读活动时,注重了形式多样化,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班级读书会。在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赏读了国外的安徒生、科洛迪、贝洛等名家的童话;也赏读了我国张天翼的《秃秃大王》、《小林和大林》、叶圣陶的《稻草人》,孙幼军的《怪雨伞》等有特色的童话作。为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我们还大量赏读了学生自己的童话作品,这当中既有实验班学生自己创作的童话,也有来自网络搜集的学生优秀童话作品。以学生自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和童话的特点。

(2)开展与好书手拉手活动。要求学生作简单的读书卡,简单地记下看书的时间,书名,作者;大规模地组织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全校读书活动,营建了“书满园,香满园,书香满校园”的浓厚读书氛围;我们乘着这股“书风”,加大了与好书手拉手活动的步伐,提高了阅读的相关要求: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记下自己读后的体会与收获;以读过的童话书为内容,开展“编写童话报”比赛。如此,使学生树立了看篇好童话就是结识一位好朋友的意识,激励了学生多看童话书的兴趣,也更有效地赏读了童话书。

二、运用方法,尝试创写

1、略知梗概,说写童话

给学生一个提纲或一个故事梗概,让学生说些具体的故事情节。主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性。如给出《大象救了小兔》的故事大意后,启发学生思考:小兔们是怎么碰到老虎的?老虎被赶跑后,小兔与大象会怎样呢?让学生把故事编具体,编生动。

2、设计开头,续编童话

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表演、多媒体动画演示、影响渲染气氛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在他们的脑中演绎各种童话故事。比如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语言描述开头后,提问:这些小动物来到这片空地上要做什么呢?那会是怎样的情景?让学生去想象,去续编。有条件的在描述过程中配上有趣的多媒体动画演示,有利于把学生带人情境,激发他们的想象。

三、以评代导,提炼水平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那些令人敬佩的文章高手,著名作家都是从不吝惜在“品”、“改”上下功夫的。为培养学生品读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把评改的主要权真正交给学生,我在学生编写的童话习作中选择有共性的一、二篇,贴在班级的“故事长廊”中,让作者和全班学生认真品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尔后,教师与小作者,面对面的交流,一起探究,表达得清楚,写得形象及读起来不够顺口,看起来噜苏,用词太平淡之处。又根据我们班装有计算机网络的优越条件,逐步地改变方式,面向全体,师生同品,共改,集思广益。当学生写好初稿后,挑选好、中、差习作数篇,通过网络系统分别显示在电脑上,让每个学生边品读,边寻找分析文章的中心构思、语病、错别字等。然后教师示范性地批注、修改、点拨。学生集体评改、修改,既达到相互学习、友好竞争,又使小作者获得众多信息,增强自信心。使差作变优,优作更优,有效地提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童话因其奇妙的构思,大胆的想象吸引着学生,写童话故事也是学生放飞理想,追求美好憧憬的有效方式。我们让学生写童话故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的心沉浸在美妙无比的童话世界中,共同构筑学生绚丽多姿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洪汛涛《童话艺术思考》希望出版社,1988年5月

2、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未来出版社,2001年

3、罗德龙《想象作文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研究,1999年

4、http://www.tcztxx.com/ktyj/Article.asp?articleid=15徐美兰农村小学童话作文的研究

5、[美]雷夫·艾思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