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李平宏

◆李平宏重庆市铜梁区庆隆小学402560

摘要: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要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助推学生创新欲望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如:为什么老师一下就能判断随意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盖房子木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1.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思维技能的基础上,可选取一些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特性列举法、强行联系法、检查单法、要素重组法、假设法等,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

2.要把握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问题情境更接近生活实际的应用情境,能锻炼学生透过种种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3.培养学生多向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因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而不能灵活进行迁移的情形,如果教师能适时点拨,根据题目有多种解法的情况,启发学生仔细反复思考,适时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习目的向崇高的境界迈进。

三、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作,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他们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如在教学“42除以3”的口算除法时,学生每4个人1组分小棒。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想一想:(1)4捆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该怎么分?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汇报,先分3捆小棒,再把剩下的1捆与2根合在一起平均分成3份。(2)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先分3捆,再把剩下的1捆与2根合在一起呢?(3)根据分小棒,说说该怎样列式。学生通过讨论,创造性地总结出42除以3等于14的口算方法。教师在组织开展学生讨论的方式中进行教学,要做到善于引导、精心组织。在内容上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民主性;在形式上讲究实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切实进入角色,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密切重视讨论结果的反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条件,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争取他们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鼓励,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并没有对如何进行转化作“操作”上的详尽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表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创新,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会出现更多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