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培养初中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

刘俊生

广东省五华县皇华中学刘俊生514469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几何证明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几何证明能力。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首先针对这些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培养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证明能力;不足;教学措施

在初中几何当中,涉及到的几何证明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平行关系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等。几何证明在初中数学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这说明了培养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几何证明能力,才能对这些集合知识形成深入的了解,从而对相关的几何证明问题实现有效的解答。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

结合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学活动也在逐步实现转变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虽然教学活动在不断进步,但是仍旧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关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几何证明能力这个方面,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第一,对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现如今在课程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数学核心进行培养是一个焦点,而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较为模糊,部分教师在把握中存在偏差,没有关注到几何证明素养这个方面,从而在课堂上没有形成重视,没有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着重培养。

第二,教学活动缺乏直观性,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几何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能够在脑海中对相关的几何知识形成想象和认知。为了提高学生的掌握效果,就应该让教学活动更加直观,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展示几何知识。不过,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知识的呈现较为平面,仍旧是依靠黑板来呈现,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就会影响到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提升。

第三,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活动是双向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得到共同参与,一旦某个方面的参与度不高,那么就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存在忽视,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不专心等问题,使得教学效率偏低。

二、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有效措施

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水平高低,实际上和教学有效性是密切相关的,有效性越高,学生的结合证明能力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立足几何证明能力培养,通过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加强重视做好教学设计

针对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几何证明能力培养形成重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需要对此形成关注,加强重视,做好教学设计,将几何证明能力培养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首先,教师自身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意义所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通过各种几何原理和规律,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而几何证明能力,就是学生解决证明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几何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和教学目的是密切关联的。因此,就要对此形成深层次的认识,加强重视。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几何证明能力培养。形成重视之后,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教学环节。比如针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趣味证明问题进行导入,在课堂中再设计一些学生自主证明的环节,通过前后结合,让学生对几何证明多多接触,逐步提高几何证明能力。

(二)直观化教学提高学生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知识的呈现实现直观化,提高学生的认知。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对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模式较为平面化,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形,并且可以在多媒体上对几何图形进行平移、翻转等多种操作,可以带领学生多角度来认知内在的几何关系。其次,基于流程化模式分拆讲解几何证明过程。几何证明过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具有强烈的逻辑关系。理解这种逻辑关系,是提高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关键。因此,便可以基于流程化模式,对几何证明过程进行分拆,依照其中的逻辑关系分解为几个不同的证明环节,逐一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形成清楚的认知了解。

(三)趣味化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学生自身必须要积极参与进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便可以在课前创设一个“大家来找茬”的趣味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三角形,让学生找一找哪些三角形看起来差不多,然后借此因此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再比如教学了三角形相似的证明方法之后,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趣味活动:给出一些角与线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规则,从这些数量关系中找出能够组成相似三角形的数量关系。这就是一种反向的推导,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形成清楚的认识,然后从教学设计、直观化教学以及趣味化教学等方面出发,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几何证明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毅航.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的解题思维培养路径探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6):26-26.

[2]赵小云,孙立伟,朱全福.初中生平面几何证明学习的心理因素和过程分析[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17(8).

[3]徐亮.着眼理解,注重推理——证明的难点解读[J].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6(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