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中的“证伪”及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探究性教学中,假说是对事物或现象所作的假设性解释,其正伪必须接受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检验的结果有“证实”和“证伪”之分。“证实”是指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或进行的理论分析对观点作出肯定性的判断,而“证伪”则是作出否定性的判断。从教育的角度看,“证伪”比“证实”更重要、更接近科学研究的本质,而“证实”只能说明观点和假说的学术价值。“证伪”在探究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有些什么样的形态?如何开展“证伪”性教学?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9年11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