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其诊断、抗感染治疗等诸多方面仍缺乏高等级的文献证据,无法基于循证学方法给予标准化答案。现以相关指南为依据,并综合国内外文献,从感染科角度概述PJI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临床治疗PJI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生物膜 假体周围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分布情况,探索将常规的HIV感染检测结果用于辅助综合判定HIV新发感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样本1 152份,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新近感染者和长期感染者,并分析两组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值、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以及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应用不同的检测指标进行新发感染综合判定得到的结果。结果1 152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205例为新近感染者,947例为长期感染者。新近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20的比例、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长期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或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分别区分出30例和31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同时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和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区分出60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结论常规HIV检测结果可用于辅助新发感染抗体亲和力实验结果综合判断新近感染,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以提高新近感染者判定的准确性。

  • 标签: HIV感染 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 抗体亲和力实验 CD4+T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医院内的传播。方法合理布局,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加强监督指导。结果未发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医院感染。结论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可避免发生人禽流感的医院感染

  • 标签: 人禽流感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患率。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监控医生组成调查组,对2010年6月8日0:00—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678例,实际调查676例,实查率99.71%。发现医院感染19例,2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1%,例次现患率为3.40%;社区感染180例,感染率为26.63%。医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22.2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39.13%;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24.00%。社区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儿科(90.9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49%;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1.4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0%,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82.45%。结论现患率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现患率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和2013年度医院感染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每年随机选取20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加强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后,2013年住院患者感染率为2.94%,2013年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7%。结论感染管理和护理管理是进行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加强护理管理和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感染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临床常用感染性指标对血液感染诊断及细菌鉴定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6年间,对同时检测血培养、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项目的样本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近三年血液感染的主要菌种;(2)对比分析PCT、CRP、WBC等感染性指标在血液感染诊断及G+菌、G-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近三年我院最常见血液感染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人葡萄球菌。(2)血培养阳性组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鉴别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时,PCT、CRP、NR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判断是否有血液感染时PCT较CRP具有更高诊断价值,且判断感染细菌的类型时PCT较CRP、NRL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感染 PCT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56例,比较两组的再次感染率和漏报率并记录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在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入的住院治疗患儿,其中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前(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6月~2020年5月)的患儿纳入研究组,两组各有患儿3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出现。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护理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复数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4例具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IP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49例,年龄(46.69±14.11)岁。按引流液中病原菌耐药情况将IPN患者分为复数MDROs感染组和非复数MDROs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种数、入住ICU时间等相关因素差异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34例具有明确病原学依据IPN患者中,复数MDROs感染41例(30.60%),非复数MDROs感染93例(69.4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APACHEⅡ评分、胰腺外感染、外科手术次数、发病至手术时间、引流管通畅、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更换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种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复数MDROs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3.957,95%CI:1.073~14.600)、发病至手术时间(OR=6.086,95%CI:1.263~29.325)、更换抗菌药物种数(OR=3.560,95%CI:1.077~11.772)、联用抗菌药物种数(OR=3.560,95%CI:1.077~11.772)、入住ICU时间(OR=3.590,95%CI:1.126~11.448)是IPN患者复数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病灶清除、持续控制血糖、减少入住ICU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IPN患者复数MDROs感染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急诊临床路径治疗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某医院治疗的7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具体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复苏治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菌治疗、氧疗等,观察组给予集群抗感染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ICU治疗时间和临床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ICU治疗时间为(9.29±0.92)D,观察组ICU治疗时间为(6.08±0.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 抗感染治疗 急诊感染性 休克临床
  • 作者: 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探究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对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月-6月期间32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纳入2022年7-12月期间3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发生感染的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且研究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对于院内感染管理有显著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感染管理水平,降低患者感染率,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
  • 作者: 王俞忠 丁恒丽 朱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5期
  • 机构: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科中多重耐药细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生危险的因素进行评估。方法:从2021年8-2022年8月份我院感染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0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感染原因,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多重耐药菌和非多重耐药菌两个组别,对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较为普遍存在的多重耐药菌有: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等;多重耐药菌的发生与留置引流管,住院7天以上,低蛋白血症,手术,严重贫血,使用广谱抗菌药3天以上等有关。结论:通过正确应用抗菌药物,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并尽可能避免入侵式操作,可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感染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在感染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感染科病房收治的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9例,观察组患者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措施,对所选取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感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可以将住院时间缩短,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在临床当中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感染科病房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采用优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我院 120 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60 例)和观察组(60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及出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配合优化护理措施能明显提高患者住院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肺部感染 支气管镜灌洗 优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突发性疫情护理管理方法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传染病突发性疫情64例患者为例,以抽签方式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采用正确的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医院感染控制评分、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医院感染控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传染病突发疫情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病房患者采用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感染科病房进行病症治疗的患者87例作为研究主体,将所有患者依据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44例患者采用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病房患者采用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应用。

  • 标签: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 感染科病房 肺部感染 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