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402例开颅手术病人给以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并发精神障碍原因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结论针对开颅手术病人选择精神障碍原因的护理,降低精神障碍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促使病人康复,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脑手术 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法在对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颅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手术方法颅脑损伤临床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329-02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颅脑外伤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颅脑外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于损伤后稍晚期进行手术,实验组32例于损伤后早期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预后情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良好率优于对照组,即90.6%、对照组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致残率与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分别为6.3%、3.1%,对照组28.6%、32.1%,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对照组32.1%,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于损伤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采用。

  • 标签: 手术时机 颅脑外伤 并发症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45,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和治疗组(n=45,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普及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术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的病例,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行血肿清除引流为开颅手术赢得时间。血肿清除引流时间为15分钟。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需掌握好适应症及手术时机,具有创伤轻、风险低、效果好的优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疝形成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切皮和切硬脑膜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前、术后24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不大(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时可选择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心率和血压温度,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缩短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 颅脑损伤 急诊 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创伤后常伴随严重脑水肿、脑肿胀等,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主要术式,可快速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有效减压,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近年来,有学者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即控制减压,为降低重型颅脑创伤的高致残率、致死率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针对基于控制减压理念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哌啶衍生物,属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起效迅速、在体内1min左右即达到血-脑平衡等特点。静脉输注的镇痛作用满意,停药后10min内自主呼吸可基本恢复。瑞芬太尼与各种麻醉药能产生协同作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利于麻醉浓度的调整,便于神经外科医师评估颅脑手术后的病情。

  • 标签: 瑞芬太尼复合液 颅脑手术 维持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46例患者采用改进手术方法扩大入路硬脑膜成形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笔者近年来采用改良式手术方法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46例,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和传统颞肌下减压手术方法相比

  • 标签: 手术方法 改进手术 方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前额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前额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30例前额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病历资料、影像资料进行讨论分析,之后手术检查颅内具体情况。经过检查发现颅内有不同程度的硬膜破损、颅底骨骨折和颅内血肿等情况,通过自体局部设计对患者的颅内损伤部位进行修补重建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1。结果手术后患者脑脊液没有漏液情况,颅内无感染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前额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在对颅脑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进行带蒂自体额颞肌筋膜骨膜瓣修复治疗,术后恢复较好,无感染并发症现象,手术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前额颅底 开放性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双侧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徐医附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单侧开颅术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满足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开颅手术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的临床优质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共84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ADL评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患者采用临床优质护理配合,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优质护理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对颅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时效,以寻求一种比较理想的止吐药物及合适的剂量预防和减少PONV的发生。方法择期颅脑手术手术120例,随机双盲分成对照组(A组n=30),恩丹西酮8mg组(B组n=30),托烷司琼2mg(C组n=30)及托烷司琼5mg(D组n=30)。术毕观察给止吐药至第一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人数、接受补救药物的病人数、恶心的严重程度、病人对止吐药的满意度、头晕头痛、椎体外系症状等副作用。结果各组病人性别、体重、年龄、麻醉持续时间、术中生命体征等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发生恶心、呕吐和接受补救药物病人数,初次出现恶心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的比较中,托烷司琼均优于恩丹西酮,p<0.05。结论(1)托烷司琼的镇吐效果优于恩丹西酮。(2)托烷司琼2mg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增强抗吐时效、而且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且值得推广应用的止吐方法。

  • 标签: 托烷司琼 全身麻醉 术后恶心 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展开手术之后的情况进行察看,并且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择选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1日在我院诊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并且给予所有患者利用手术诊治的方式展开治疗,察看患者在展开手术之后的情况。结果所有进行了手术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过充分的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整体满意度较好。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展开手术之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存在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且可以提升手术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术后观察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7月所接收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治疗方案治疗,实验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出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平均用时为(7.34±1.02)天,对照组为(12.33±1.21)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类病症,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开颅手术 重症颅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本组85例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回输自体血44085ml,5%患者在回输浓缩血1500~2000ml后

  • 标签: 中的应用 回输 应用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