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 2016年 9月— 2017年 9月间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 11—1 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 的为 A组, 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 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 2—4 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 8—10 点钟位置 的为 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情况。结果 B 组 患者术后 3d 末祼眼视力达到( 0.4—0.8 )的百分比为 80.00% , 术后 1 月末祼眼视力达到( 0.4—0.8 )的百分比为 94.00% ,明显高于 A 组的 56.00% 和 82.00% ;术后 7d 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 1.12±0.55 ),术后 1 月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 0.76±0.49 ),明显低于 A 组的( 1.39±0.55 )和( 1.17±0.52 ); 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 手术切口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 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 2—4 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 8—10 点钟位置,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视力恢复,降低对 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 标签: 角膜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圆锥角膜患者5例(5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2周、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电脑验光、显然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计数检查、A超测厚(CCT)等。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角膜最薄点的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厚,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不大。结论飞秒激光可以有效帮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实施

  • 标签: 飞秒 深板层 角膜移植术 圆锥角膜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医学领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手术方法,十分适合于中度或者重度的近视患者,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视力。但在该手术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术后角膜瓣皱褶的隐患。本文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实施方法以及进展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分析了在术后出现角膜瓣皱褶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防止与处理术后角膜瓣皱褶的有效措施,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皱褶 原因分析 策略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9例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眼科方式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0%,复发率为6.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9.39%,复发率为22.45%。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角膜溃疡具有显著疗效,且不易复发,治疗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维生素C 角膜炎 角膜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配戴OK镜治疗近视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客观评价角膜塑形镜对于延缓儿童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OK镜治疗,连续戴镜一年以上的近视儿童,观察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的情况。结果配戴OK镜后球镜度降低、角膜前表面变平,裸眼视力提高,戴镜一天的变化最大,一个月后稳定(P<0.05)。戴镜一年后患者的眼轴平均增加0.17±0.10mm。结论配戴OK镜后角膜变平,裸眼视力提高,眼轴的增长较不戴镜者及框架眼镜配戴者缓慢。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角膜曲率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8~12岁,近视度数-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中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围,说明对角膜代谢影响小。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角膜曲率 角膜厚度 内皮细胞计数
  • 简介:目的探究对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1日我院60例角膜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应用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羊膜移植术治疗)。均随访一年,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视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和对照组(100.00%)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愈率(95.24%)相比对照组(81.08%)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7.24±1.23)d]相比对照组[(12.24±2.23)d]明显更短,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视力[(0.46±0.22)]相比对照组[(0.35±0.15)]明显更优,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急性排斥反应、羊膜脱落。结论对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效果更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角膜溃疡 生物羊膜移植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有严重感染的暴露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暴露性角膜炎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结果随访7~14个月,患者均无复发,且无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裸眼视力术后2周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0,P=0.000);术后3个月,角膜荧光染色均呈阴性,角膜上皮愈合良好,病变范围均缩小形成稳定的薄翳。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有严重感染的暴露性角膜炎效果良好。

  • 标签: 角膜炎,暴露性 胶原交联术,角膜 感染,严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患者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5.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241,P>0.05)。治疗组患者视力为0.3~0.5、>0.5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手动-光感例数以及眼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膜溃疡清创术 真菌 角膜炎
  • 简介:目的分析个性化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90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选择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度径线上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选择11:00处的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角膜散光及视力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分别为(4.9±0.15)、(5.0±0.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0.18)、(4.8±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78±0.39)、(0.79±0.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0.32)、(1.5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大多存在〈1.5D的角膜散光。采用个性化角膜切口可降低白内障手术角膜源性散光,术后视力恢复好,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术切口。(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68—169,172)

  • 标签: 个性化角膜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透明敷贴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肘膝关节皮肤擦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肘、膝关节皮肤擦伤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5例,对照组85例,分别接受透明敷贴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和透明贴单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脱落和感染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5.2±0.6d,换药次数3.2±1.5次,VAS评分6.8±0.4分,感染4例;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6.8±0.4d,换药次数5.8±1.3次,VAS评分7.4±0.3分,感染12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敷贴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肘膝关节皮肤擦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透明敷贴 藻酸盐敷料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昼夜节律变化对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RORs)表达量及RORs激动剂SR1078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22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中180只小鼠分为昼夜节律正常组、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每组36只。将剩余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和SR1078组,每组24只。按照分组,将小鼠置于可控制光照(光照强度300 lx)及黑暗时间的节律箱中,其中昼夜节律正常组、PBS对照组和SR1078组节律箱的光照时间为7:00~19:00,黑暗时间为19:00~次日7:00。根据Zeitgeber Time计时法,以开始光照时间7:00记为ZT0,以关闭光照时间19:00记为ZT1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昼夜节律正常组、全夜组、全昼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ZT1、ZT5、ZT9、ZT13、ZT17、ZT21各时间点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PBS对照组和SR1078组采用高尔夫样刀建立小鼠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并按照分组情况用相应试剂点眼,每隔6 h给药1次。采用Adobe Photoshop CC2019软件测量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计算并比较2个组角膜上皮缺损率。分析昼夜节律正常组、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小鼠角膜上皮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PBS对照组和SR1078组角膜上皮缺损率的相关性。采用全角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计算并比较PBS对照组和SR1078组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结果与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小鼠RORα/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整体呈减少趋势。造模后不同时间点PBS对照组和SR1078组小鼠角膜上皮缺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4.01,P<0.001;F时间=5 171.48,P<0.001),其中造模后12 h SR1078组角膜上皮缺损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组织中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小鼠角膜上皮缺损率均呈中度正相关(r=0.614、0.537,均P<0.01);ROR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角膜上皮缺损率变化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3.153X-43.052(F=20.58,P<0.001),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角膜上皮缺损率变化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764X-1.364(F=13.11,P<0.001)。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R1078组和PBS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60.55,P<0.001;F时间=83.57,P<0.001),其中造模后24、30、36 h SR1078组分裂细胞数目显著少于PB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昼夜节律变化使小鼠角膜中RORα和RORγ mRNA表达减少,SR1078可通过促进角膜上皮RORα和RORγ mRNA的表达使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角膜创伤后的修复过程。

  • 标签: 角膜 昼夜节律 创伤修复 SR1078 时钟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上角膜病的分布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9年l0月一2011年l0月在我院门诊来就诊初诊的135例角膜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角膜异物的病人最多(占58%),21岁-40岁之间的发病率最高(为65%)。结论角膜病的防治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应该早期诊断和治疗,并不断加强宣传和教育。

  • 标签: 角膜病 角膜异物 防治 门诊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好发于青春期、以角膜突出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起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进展期圆锥角膜较易通过临床症状及眼前节检查发现,而早期圆锥角膜(包括可疑圆锥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顿挫型圆锥角膜)由于视力下降不明显、角膜改变较轻微,难以通过一般检查发现,目前通常采用角膜地形图进行判断。相干光断层扫描作为另一种角膜形态学检测方法,逐渐受到重视,作为角膜地形图的辅助诊断手段。眼反应分析仪及Corvis ST设备通过测量眼生物力学参数,可发现早于形态学变化的角膜结构改变。以上方法均可得到数量可观的参数,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尝试用于探索圆锥角膜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此外,易感基因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筛查高风险人群,提醒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异常并干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60-65)

  • 标签: 圆锥角膜/诊断 Corvis ST生物力学指数 形态生物力学指数 上皮层最大扩张指数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角膜化学烧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住院的83例角膜烧伤病人全面护理。结果通过对63例角膜化学烧伤患者进行急诊眼部冲洗、中和冲洗眼部创伤面及眼周护理、心理护理及全身护理,Ⅰ、Ⅱ度烧伤的患眼全部修复,Ⅲ、Ⅳ度烧伤的患眼中除6例穿孔失明,5例仅存光感外,其余患眼视力大部分恢复。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轻眼部化学持续损伤,降低后期治疗难度,减少眼部后遗症。

  • 标签: 角膜 护理 化学 烧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