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收集时间点纳为2019.03~2021.10期间,10例慢性肾炎、10例尿毒症及10例健康体检者为样本资料,分析检验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三组患者实施速率散射浊度法,对比患者(1)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2)补体水平(C3、C4)。结果:(1)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IgA、IgG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慢性肾炎患者IgM指标高于健康组,P<0.05。(2)补体水平: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3指标有明显降低,P<0.05;C4指标三组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肾病患者疾病检测当中,可积极判定患者实际疾病类型,在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水平状态评估方面,均可提供相应参考依据,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肾病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菌血症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我院2019.3—2021.8收治的疑似菌血症患者,均行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检查,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经病理检测64例患者中有62例确诊为菌血症。经血清降钙素原检测64例患者中有60例阳性,4例阴性,经血液细菌培养检测64例患者中有51例阳性,13例阴性。两种检测方式的特异性相近(P>0.05),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准确性(93.75%)、灵敏性(95.16%)均比血液细菌培养检测的准确性(79.69%)、灵敏性(80.64%)要高(P

  • 标签: 血液细菌培养 菌血症 血清降钙素原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12月-2021.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纳入实验组,同期收入的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实验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可对冠心病进行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检测 冠心病 血清尿酸 DBIL STB I-Bil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大量输血患者为对象。分析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结果  输血后Hb、PLT水平低于输血前(P

  • 标签: 大量输血 血常规 凝血功能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验中的作用。方法:整理本院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设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肌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Ⅰ的指数;对比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4h、24h、72h的血清肌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Ⅰ指数。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肌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Ⅰ指数逐渐偏低,(P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 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肾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碎石治疗的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1年5月1日~2022年4月30日接受治疗的77例肾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应用肾切开取石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参照组,纳入39例,应用经皮肾镜碎石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试验组,纳入38例,比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住院时间、肾功能指标、碎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肾功能指标NGAL、SCr及BUN均低于参照组,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相比较于参照组明显更少,碎石成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 肾结石 血清NGA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CysC)、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肿瘤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31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随访3年,按照随访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42例)和未转移组(89例)。术后次日检测患者血清CysC、SGK1、Hcy水平,比较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患者CysC、SGK1、Hcy水平,比较术后是否转移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3个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3个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CysC、SGK1、Hcy以中位水平为临界值,>中位水平为水平高);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水平单独及联合对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TNM分期ⅢA期患者血清CysC、SGK1、Hcy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肿瘤低分化患者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非鳞状细胞癌患者均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SGK1、Hcy水平与患者TNM分期(r值分别为0.454、0.672、0.645)、分化程度(r值分别为-0.399、-0.403、-0.451)、组织学类型(r值分别为0.528、0.760、0.611)有相关性(均P<0.001)。转移组血清CysC[(1.37±0.30)mg/L比(1.16±0.25)mg/L]、SGK1[(53±4)pg/ml比(41±3)pg/ml]、Hcy[(18.3±2.3)μmol/L比(15.4±1.8)μmol/L]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A期(OR=2.944,95% CI 1.556~6.847,P=0.004)及CysC水平高(>1.23 mg/L,OR=2.431,95% CI 1.402~5.226,P=0.008)、SGK1水平高(>50 pg/ml,OR=4.010,95% CI 1.815~11.748,P=0.004)、Hcy水平高(>16.8 μmol/L,OR=3.742,95% CI 1.747~9.142,P=0.001)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C、SGK1及Hcy水平单独预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808、0.816,CysC+Hcy、CysC+SGK1、Hcy+SGK1预测的AUC分别为0.889、0.890、0.910,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结论NSCLC术后转移患者血清CysC、SGK1及Hcy水平均高于未转移患者;三者的水平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正相关,与分化程度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高半胱氨酸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首发性和复发性抑郁症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水平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与认知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心理门诊自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5例首发性抑郁症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首发组)和42例复发性抑郁症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复发组),均行P300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FGF2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P300检查结果和血清FGF22、IL-6、TNF-α水平的差异,相关性分析患者P300波幅、潜伏期及血清FGF22水平与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首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MoCA评分降低、P300波幅降低、P300潜伏期增加、血清FGF22水平降低,IL-6和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P300波幅、血清FGF22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300潜伏期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首发性和复发性抑郁症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300波幅、P300潜伏期和血清FGF22水平不同,其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 标签: 首发性抑郁症 复发性抑郁症 认知功能障碍 P30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是2021年3月份到2022年3月份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间到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分析两组人群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正常体检人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而尿酸值则高于正常体检人员的尿酸值,P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检验 冠心病患者 临床诊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脂联素(APN)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患者共125例,其中健康对照组45例,T2DM无CAS患者(T2DM组)40例及T2DM合并CAS患者(T2DM+CAS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5、APN水平。结果T2DM患者血清CTRP5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T2DM+CAS组进一步升高(P<0.05)。血清APN在T2DM患者中减低(P<0.05),但在T2DM组与T2DM+CA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TRP5为T2DM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T2DM合并CAS的筛查指标;血清CTRP5与AP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胰岛素(FINS)相关(P均<0.01)。结论血清CTRP5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可作为T2DM是否合并CAS的预测因子。

  • 标签: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脂联素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人激肽释放酶10(HK-10)、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卵巢癌盆腔转移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3例卵巢癌患者,以盆腔转移作为终点事件,依据术后是否发生盆腔转移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前调查两组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HK-10、RBP与患者盆腔转移的关系。结果53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经随访,发生盆腔转移27例(50.94%,27/53)。发生组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K-10、RB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均<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E4、VEGF、HK-10、RBP水平与卵巢癌患者发生盆腔转移有关,各指标过表达可能是卵巢癌患者发生盆腔转移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E4、VEGF、HK-10、RBP预测卵巢癌患者发生盆腔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80,且治疗前血清HE4、VEGF、HK-10、RBP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1.711 pmol/L、229.393 pg/ml、1.340 mg/L、15.661 ng/ml时的预测价值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治疗前血清HK-10水平与RB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HK-10、RBP水平与卵巢癌患者发生盆腔转移有关,可能是患者发生盆腔转移的风险因子,对预测患者发生盆腔转移风险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卵巢癌 盆腔转移 人激肽释放酶10 视黄醇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住院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住院的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404例,均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过敏原,统计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2018-2020年过敏原阳性率变化趋势,分析过敏原性别差异及过敏原阳性率较高人群。结果404例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总免疫球蛋白E(IgE)阳性率达69.06%(279/404);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梧桐(56.19%,227/404)、粉尘螨(51.98%,210/404)、户尘螨(49.75%,201/404);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虾(23.76%,96/404)、花生(22.03%,89/404)、鸡蛋白(21.53%,87/404)。过敏原总IgE、吸入混合型过敏原初筛(phad)的性别(男性/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35%比28.71%,29.46%比22.77%,P均<0.05);艾蒿、葎草、鸡蛋白、牛奶、小麦、大豆的性别(男性/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7%比20.05%,25.99%比20.79%,21.53%比13.12%,8.17%比5.45%,18.07%比12.13%,11.14%比7.18%,P均<0.05)。18~30岁人群过敏原中梧桐、尘螨、艾蒿检出率达峰值。phad阳性率2018—2019年逐年升高,2020年略有下降;食物混合型过敏原初筛阳性率2018—2020年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血清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致敏原的种类,梧桐、尘螨、艾蒿可能是诱发郑州地区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的主要致敏原。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哮喘 免疫球蛋白E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E-钙黏蛋白(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医院接受化疗治疗。化疗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病死、存活情况,将病死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存活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时接受血清E-cad、VEGF水平检测,询问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分析血清E-cad、VEGF水平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年随访结果显示,96例晚期胃癌患者中,病死25例(26.04%)纳入预后不良组,存活71例(73.96%)纳入预好组。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E-cad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E-cad低表达、血清VEGF高表达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血清E-cad、VEGF水平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预后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胃癌 化疗 E-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普通病区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评估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择期手术治疗后入住普通病房的298例患者进入研究,住院期间应用4AT谵妄评分工具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并将患者分为非谵妄组与谵妄组。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清AchE水平)等,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因素,尤其是明确术前血清AchE水平与其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chE水平对术后谵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298例患者中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4%,其中非谵妄组患者225例、谵妄组患者73例。2组患者间术后入住麻醉ICU复苏比例、术后镇痛泵使用比例、酗酒史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颅底手术者比例、术后2 h保持清醒者比例、术后双侧额叶积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谵妄组的术前血清AchE水平[(2.35±0.49) U/mL]更明显低于非谵妄组[(2.78±0.48)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AchE水平(OR=0.116,95%CI:0.034~0.394,P=0.001)、术后入住麻醉ICU复苏(OR=0.043,95%CI:0.002~0.878,P=0.041)、术后2 h保持清醒(OR=7.641,95%CI:1.675~34.858,P=0.009)、手术时间(OR=1.887,95%CI:1.192~2.987,P=0.007)、术中出血量(OR=1.010,95%CI:1.006~1.014,P<0.001)、颅底手术(OR=6.700,95%CI:1.907~23.547,P=0.003)均为影响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因素。术前血清AchE水平预测术后谵妄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79~0.800,P<0.001),当其截断值取2.67 U/mL时,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行颅底手术、术后2 h仍保持清醒、手术时间长及术中出血量大等均可促进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术后入住麻醉ICU复苏可降低谵妄的发生,并且当术前血清AchE水平<2.67 U/mL时,需警惕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可能。

  • 标签: 谵妄 乙酰胆碱酯酶 神经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 作者: 王也 刘倩倩 郑直 刘峰 杜建伟 潘利 任晓岚 王海玲 崔泽 彭霞 赵景波 何慧婧 孙伟 刘晓燕 单广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00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05,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 710054,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口 570203,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 730000,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和浩特 010031,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家庄 050000,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 6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50081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参照谱,探讨代谢组特征在不同地域、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基于国民健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数据和生物样品,纳入7个省份的1 039名男性和1 032名女性汉族健康成年人(≥3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UPLC-MS)方法检测血清代谢组,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组间代谢组的差异。结果不同地域、性别、年龄人群血清代谢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共筛选并鉴定出地域差异性代谢物114种,其中参与人体代谢通路的53种,以肽类(20种)和甘油磷脂代谢相关(14种)代谢物为主。共鉴定出性别差异性代谢物59种,其中可替宁在7个省份不同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陕西和海南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年龄间代谢组的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代谢物22种。结论血清代谢组受不同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因此在利用代谢组学进行疾病诊断和筛选生物标志物时,不同研究不能采用同一参照,应遵循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入选标准,针对地域、性别、年龄和检测批次等因素选择差异性参照。

  • 标签: 代谢组学 健康成年人 参照谱 地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增龄变化,探讨筛查老年人低eGFR的SCr预警值区间。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分析,纳入103 513例体检受试者,其中18~29岁14 221例、30~39岁29 763例、40~49岁23 151例、50~59岁18 838例、60~69岁10 019例、70~79岁5 009例、≥80岁2 512例,使用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推荐的基于SCr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公式(CKD-EPISCr)计算eGFR,计算各年龄组SCr及eGFR均值及标准差,观察其随增龄的变化;分析SCr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研究对象,不同年龄组低eGFR的发生率;采用非参数百分位数法建立老年人群低eGFR的SCr预警值区间。结果随增龄,SCr在女性中呈上升趋势(F=340.80,P<0.001),男性50岁后也呈逐步上升(F=111.05、P<0.001),eGFR随增龄均逐渐下降(F=8 301.60、9 114.53,均P<0.001)。SCr水平正常时,总体老年人群中eGFR<60 ml·min-1·1.73m-2和60~75 ml·min-1·1.73m-2的占比分别为3.83%(661/17 280)、12.50%(2 160/17 280),在≥75岁的老年人群中则高达10.39%(488/4 699)和22.75%(1 069/4 699),显著高于非老年人中的0.07%(56/84 145)和0.91%(762/84 145)。在eGFR相同水平段,60~74岁老年人与≥75岁老年人SCr水平均低于非老年人(均P<0.001)。年龄≥75岁老年人群中,预警45≤eGFR<60 ml·min-1·1.73m-2的SCr区间,男性为98.76~126.03 μmol/L,女性为95.12~130.00 μmol/L。结论老年人群在相似eGFR区间内SCr水平低,且部分eGFR所诊断的肾功能受损的老年人肌酐仍在正常范围,应建立老年人的SCr预警范围,为老年人群的合理用药和疾病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肾病 肌酐 预警区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福建省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医学参考值范围。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福建省碘适宜的3个地区选取年龄为16 ~ 60岁且在当地生活5年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尿样、血样,检测尿碘、血清碘以及甲功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95%医学参考值范围,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与甲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检测149例甲功正常成人,尿碘中位数为119.45 μg/L,处于碘适宜水平(100 ~ 199 μg/L);血清碘为(61.35 ± 16.20)μg/L,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初步定为34.36 ~ 97.17 μg/L。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碘与FT4水平呈正相关(r = 0.17, P = 0.035),与其余甲功指标均未见相关性(P均> 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福建省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医学参考值范围,为成人个体碘营养情况判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血清 成人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胱抑素C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4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单变量分析显示,病例组甘油三酯和胱抑素C以及男性和高血压患者的构成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与颅内动脉瘤发生风险呈显著独立负相关(优势比0.045,95%置信区间0.011~0.184;P<0.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胱抑素C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DR患者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DR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本文从炎症、血管、神经、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探讨维生素D在DR发生和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明确DR与血清维生素D浓度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炎性因子 基因